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完成人:谷勇; 邹恒芳; 朱绍昱; 李正红; 孙汝林; 周榕; 扬荣飞; 周朝鸿; 颜地; 和润才; 刘富泰; 李海曙; 吴中生; 焦点; 潘学正; 吴灿新; 黄春良; 和金福
研制时间:1999.01-2001.12
2001年云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4年度云南声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澜沧江、珠江上游(南盘江)、怒江流域内,海拔1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如:南涧、云龙、云县、建水、泸水等县(市)。根据区域内不同立地环境条件,通过马鹿花的不同造林方法、不同混交比例及不同造林模式的研究试验,总结出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高,造林效果好,造林成本低,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方法及模式,并及时指导、带动该地区面上的造林,以保证工程造林的效果及提高其科技含量。马鹿花造林技术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外尚无有关的研究报道,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很少。该研究试验是在我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干热河谷的特殊环境条件(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小,空气相对湿度小,干湿季分明;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温度高,冬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气温较低、空气相对湿度小、土壤干燥等特点),结合马鹿花的生物学特性(耐干旱贫瘠,不耐低温霜冻,虽然初期生长较缓慢,但后期生长快,其萌发力强、具有根瘤菌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等),采用了提前直播造林的方法(于雨季前15天左右播种),并合理确定播种量(4-5粒/穴)、播种深度(2-3cm),与其它树种合理配置(混交)、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起到配置的树种能相容相生、相辅相成;起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作用;尤其是解决在干热河谷造林极端困难地区,马鹿花大面积人工直播造林的关键技术,使之既保证了造林效果(成活率、保存率均大于90%)又大幅度降低了造林成本。直播造林:1年生植株平均高12.1cm、平均地径0.30cm,2年生植株平均高54.7cm、平均地径0.65cm,平均冠幅0.1317m2,3年生植株平均高203.3cm、平均地径1.76cm,平均冠幅0.4837m2;植苗造林:1年生植株平均高28.2cm、平均地径0.48cm,2年生植株平均高142.1cm、平均地径1.25cm,平均冠幅0.4405m2,3年生植株平均高220.3cm、平均地径1.77cm,平均冠幅0.6581m2。通过营造试验示范林,充分起到了示范作用,及时带动了生产,使之大面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仅绿化荒山、减缓水土流失,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良的牲畜青饲料及薪炭材,缓解了畜牧,农村能源与林业发展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