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介绍 > 正文
成果介绍
工业用竹材林培育技术
时间:2010-11-05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
  完成人:萧江华; 马乃训; 傅懋毅; 吴良如; 刘惠民; 顾小平; 楼一平; 李正才; 杨宇明; 王福升; 薛嘉榕; 周本智; 陈双林; 汪阳东
  研制时间:1996.1~2000.12
  2000年 组织鉴定。
  1.成果内容概述 该成果是以培育长枝下高、大径级、小尖削度原条竹优质工业用竹材为目标,以现有竹林为对象,在其不同分布区采用定位试验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枝下高、大径级、小尖梢度原条竹生长与地理因子、气候条件、林分结构、肥水管理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不同立地级竹林相应的高产林分结构数量化模型,优化栽培模式及竹纯林地力恢复与维持技术。 1).毛竹秆形生长及其变异规律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分布区,从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林分结构和不同经营类型等方面设置固定试验林,并抽样竹1 350株,综合研究了毛竹秆形生长规律,建立了毛竹秆形生长与地理因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林分结构和经营措施等关系的系列数学方程,为大径级、长枝下高的优质丰产毛竹林培育技术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这些方程式可较准确地预测毛竹秆形生长趋势,预测毛竹林产量。 2).毛竹林计量施肥技术 首次采用二次旋转组合,建立了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模型,并据肥料主效应分析,3种肥料对新竹产量增加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磷、钾肥超过一定施用量时会对产量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建立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经微机运算,共有125套方案,以立竹度1 620株/hm2、平均胸径11cm的毛竹林为例,利用微机模拟寻优,若新竹度产为30.6t/hm2时,施肥组合方案为尿素325.5~413.5kg/hm2,过磷酸钙208.5~295.5kg/hm2,氯化钾198~267.5kg/hm2。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最优设计,建立了氮、磷、钾与立竹密度4因素肥料效应模型,并求得最佳施肥量和立竹密度为; 尿素;489kg/hm2 过磷酸钙;233kg/hm2 氯化钾;190.7kg/hm2 立竹密度;2 316株/hm2 得最高新竹产量;ya max=43.2t/hm2 各因素贡献率大小为;立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 计量施肥研究完善了毛竹林施肥技术,为科学经济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3).优质高产高效人造板竹材林培育技术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的江西和福建,设立固定试验林和模式林,利用“八五”和“九五”期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长枝下高、大径级、高产量优质人造板竹材林栽培技术,经田间试验优选出不同立地类型竹林优质高产栽培模式及以施肥和土壤管理为中心的配套培育技术(表1)。 表1 不同立地类型竹林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 竹林栽培模式 新竹 ----------------------------------------------------------------------------------- 立地 立竹密度 平均胸径 年龄组成 抚育 枝下高 平均胸径 竹材产量 类型 (株/hm2) (cm) (度) 措施* (m) (cm) (t/hm2) ----------------------------------------------------------------------------------- Ⅰ 2 400~3 000 >11 3及以上 1,2,3 ≥8 ≥12 ≥60 Ⅱ 2 250~2 700 >10 2.5 1,2,3,4 ≥8 ≥11 ≥40 Ⅲ 2 100~2 250 >10 2.5 1,2,3 >7 >10 >40 ----------------------------------------------------------------------------------- *1--不挖冬笋;从早期开始选留竹笋长竹;及时挖退笋。 *2--于孕笋年8~9月施肥,尿素kg/hm2。 *3--于出笋长竹年6~7月份进行林地垦复1次,垦复间隔期为7~8年。 *4--于新竹刚发出5~7盘枝时将最底部2~3盘枝除去。 4).天然丛生竹退化林分丰产改造模式 以我国主要材用丛生竹种龙竹和中华大节竹退化天然林为对象,首次在国内对龙竹林作了竹丛秆数、年施肥量、氮磷钾肥配比和灌溉次数的正交试验,对中华大节竹林进行了立竹度、年施肥量、氮磷钾配比的正交试验,优选出改造技术的最佳组合,效果显著,为退化天然丛生竹林改造提供了示范。 ①退化龙竹林改造措施的最佳组合(表2) 表2 退化龙竹林改造措施的最佳组合 ------------------------------------------------------------------- 项目 竹丛秆数 施肥量(kg/a) 肥料配比N;P;K 灌溉(次/a) ------------------------------------------------------------------- 对发笋数和成竹数 16~20 2 5:4:1 12 对发笋率 5~10 3 4:2:4 对成竹率 16~20 2.5 4:2:4 6 对成竹秆径 11~15 2.5 5:4:1 10 ------------------------------------------------------------------- ②退化中华大节竹林改造措施的最佳组合(表3) 表3 退化中华大节竹林改造措施的最佳组合 (* 1亩=1/15hm2) --------------------------------------------------------------------- 项目 立竹密度(株/亩*) 施肥量(kg/a) 肥料配比(N;P;K) --------------------------------------------------------------------- 对发笋数 300 30 9:1:0 对发笋率 300 20 9:1:0 对成竹数 300 30 5:4:1 对成竹率 300 40 5:4:1 对成竹秆径 500 20 4:2:4 -------------------------------------------------------------------- 5).高产优质工业用材竹林地力长期稳定控制技术 研究人工经营技术措施对竹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动态和竹林营养的影响,通过改善人工林群落结构,改变经营措施和耕作制度、施肥制度及实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处理,优选出竹纯林地力恢复和维持的综合技术措施。 ①密度3 750株/hm2+套种+垦复(30cm)+施肥(225kg/hm2)可提高竹材产量13%以上。 ②密度3 750株/hm2+套种+垦复(15cm)+施肥(450kg/hm2)可提高竹笋产量20%。
  2.成果关键技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一)关键技术 (1)生产长枝下高(≥8m)、大径级(胸径>10cm)、小尖削度优质原条竹的高产林分结构及优化栽培模式与配套技术。 (2)维护竹林养分平衡和增强竹林养分自我调节能力的调控技术。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据73hm2模式林144块标准地调查,1999~2000年度新竹产量和质量结果如下;度产竹材 42.47t/hm2,新竹平均胸径11.54cm,新竹平均枝下高8.34m。 (2)优选出竹林地力恢复和长期维持的综合技术措施,增产13%~20%。 (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该成果技术先进,定向性强,集约化程度高,技术效果好,投入产出比大,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经济指标为目前国内外材用毛竹林最高水平。其成果创新点; (1)从自然地理、气象、立地类型和竹林结构等方面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毛竹秆形生长及变异规律,并建立了数量化模型。 (2)建立不同立地类型长枝下高、大径级高产高效材用毛竹林优化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3)从生理、土壤、生态等学科研究了优质工业用竹材地力稳定调控技术,优选出最佳组合方案。
  推广情况:1.成果的适用范围、应用的必备条件 竹秆形成规律研究表明,只有在毛竹中心分布区才具备长枝下高、大径级、小尖削度原条竹生长所需要的水热基本条件。因此,人造板优质竹材丰产林培育技术主要适用于闽北、赣西、湘南、湘相、浙西等地区毛竹林。 2.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优质高效人造板竹材林培育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每公项度产值高达2.3万元,与对照相比净增益2倍以上。该项技术1998年开始在江西、福建等试验基地周边竹区推广应用,辐射面积达10万hm2,增益300多万元。竹林蓄积增长,竹子质量改善,生态效益提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