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介绍 > 正文
成果介绍
干旱区优良抗逆乔灌木树种初步选择及育苗造林技术
时间:2010-11-05 来源:林业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磴口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完成人:马文元; 江泽平; 李慧卿; 赵明范; 王志刚; 王北
  研制时间:1996.1~2000.12
  2000年 组织鉴定。
  1.成果内容概述 根据干旱区生态条件,依据“以耐旱灌木为主,适当考虑乔木”原则,在广泛调查收集干旱沙区植物种资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林种,定向筛选高效、高抗逆(抗旱、耐盐碱和抗病虫害等)、高经济价值的优良植物材料,为干旱区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的营建提供了一批可在生产上推广的优良树种。①初步选出沙冬青、沙木蓼、霸王、东疆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蒙古沙拐枣、甘蒙柽柳、多花柽柳等8个灌木树种,以及班克松、小叶白蜡2个乔木树种。②从宁夏盐池仁用杏品种园中筛选出龙王帽、白玉扁、优1、将军拳、麦黄雄、一窝蜂、华县大接杏、假京杏等8个优良品种。③在青海、宁夏、内蒙古复选出青杨速生、抗病虫的优良杂种无性系10多个。④初步建立起植物抗逆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沙生植物抗旱性的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进行了完整的比较分析。 2.成果关键技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我国荒漠化形势严峻,适宜固沙造林树种单纯。我国沙区高抗逆、高经济优良植物材料的筛选比较落后,大多数植物处于半野生的状态。该研究通过广泛调查和试验,为干旱区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的营建提供了一批可在生产上推广的优良树种。所建立的沙生植物种植园、仁用杏品种园、青杨杂种无性系收集园等是干旱沙区树种/种源/品种选择、遗传改良的基础,均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具有长远的研究和利用价值。①初步选出沙冬青、沙木蓼、霸王、东疆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蒙古沙拐枣、甘蒙柽柳、多花柽柳等8个灌木树种,以及班克松、小叶白蜡2个乔木树种。灌木树种的适应性广,其抗旱抗热性强,固沙作用显著,其中沙冬青是干旱沙区惟一的常绿灌木。乔木种中,班克松的抗旱性接近樟子松、小叶白蜡的抗旱性比抗旱欧美杨要强。②从宁夏盐池仁用杏品种园中筛选出龙王帽、白玉扁、优1、将军拳、麦黄雄、一窝蜂、华县大接杏、假京杏等8个优良品种。它们的保存率一般为37%~72%,座果率13%~16%,单株产量8~11kg。③在青海、宁夏、内蒙古复选出青杨速生、抗病虫的优良杂种无性系10多个。3年生时高、地径生长都超过对照银新杨7%~19%,超青杨1倍多,超北京杨近50%。并抗春季干寒风,不枯梢,无病虫危害。④初步建立起植物抗逆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沙生植物抗旱性的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进行了完整的比较分析。 我国西部沙区造林树种单纯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优良树种繁殖困难或造林不易成活,生产上很难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解决了沙冬青、霸王、沙木蓼、沙拐枣等树种在年降水量小于150mm的流动、半流动沙地上育苗和造林困难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其繁殖技术的突破,大大加快了生产上大面积采用这些树种的进程。①根据树种特点采用不同的育苗技术。沙冬青、霸王采用容器育苗,沙拐枣、沙木蓼等也可容器育苗,但成本较高。沙枣、柽柳等一般培育裸根苗。沙拐枣、沙木蓼、柽柳等易生根树种可扦插育苗。②实生容器苗推迟造林技术。造林时间推迟到5月20日到6月20日。此法: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如沙冬青的成活率由裸根苗的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缩短造林到雨季的间隔时间,用工量、用水量明显减少;避开早春虫、鼠害高峰期,提高保存率;造林适宜时间达3个月以上,有利于造林专业化和规模化。③冬贮插条催根扦插造林技术。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采收插条,冬季成捆窑藏,,次年4月下旬开窖后催根3~7天即可扦插造林。此法:秋采插条失水量少;冬贮和催根为插条成活做好了生理准备,缩短了扦插造林后的生根时间;催根后可进行二次分选,保证成活率,节约造林成本。
  推广情况:1.成果的适用范围、应用的必备条件 根据干旱区生态条件,以抗旱性为主要选择目标,在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沙地上进行了以灌木为主,乔木为辅的抗逆性植物材料选择,为干旱区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的营建提供了一批可在生产上推广的优良树种。 以下是所选优良植物种简介: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西北沙区惟一的常绿阔叶灌木,高1~2m,产于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等地固定沙地和沙质荒漠化土地,是优良固沙植物,又可作沙区观赏植物及绿篱。抗旱、耐盐碱、耐风蚀能力强,但其自然繁殖能力较差。是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霸土(Zygopyllum xanthoxylon)为蒺藜科落叶灌木,高1~1.5m,产西北荒漠、半荒漠及干草原地带。优良固沙植物,可作沙区薪炭材,是沙荒地区主要的饲料树种。具有耐干旱、抗风蚀能力强、根系发达、萌生能力差、不喜沙埋,对沙地土壤要求不严,各种沙地类型上都能生长的特点。固沙造林成活率可达88%。用1年生苗造林,株行距固沙林或薪炭林2m×3m,饲料林2m×6m,2m×8m,3m×3m。 沙木蓼(Atraplaxis bracteata)为蓼科落叶灌木,高1~3m,内蒙古西部,喜生于沙地。优良固沙植物、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耐旱性强、抗风蚀沙埋,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场圃发芽率可达50%,亩产苗7.5万株。固沙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0%,扦插造林成活率50%左右。株行距3m×3m,年高生长量约3m。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为落叶小乔木,分布西北各地及华北西部,以荒漠、半荒漠地区为分布中心。固氮植物。耐盐碱,防风固沙作用大,生长迅速,是沙荒、盐碱地区的优良防护林树种和饲料树种,也可用于营建设薪炭林和用材林。 沙拐枣属(Calligonum)是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在我国西北荒漠区都有分布,品种较多。内蒙古磴口先后从新疆、甘肃、宁夏引种9种,造林试验表明:沙拐枣植苗造林成活率均高达70%~80%。乔木状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成年植株高达3~4m,生长8~10年开始衰败枯死。相对来说红皮沙拐枣、蒙古沙拐枣树体较小,生长稳定,如在雨量充足的年份,在固定沙丘的背风坡,自然落种可形成实生苗。 柽柳属(Tamarix)主要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我国有17种。扦插育苗成活较高,70%~100%。均可在盐渍荒地上造林。多花柽柳、多枝柽柳、甘蒙柽柳、短穗柽柳、细穗柽柳在流沙前缘或低缓沙丘上可固沙造林。这些树种抗风沙,基部沙埋可形成大量不定根,积沙形成固定沙堆。更新能力强,是较好的薪材树种。紫杆柽柳枝条通直光亮,可作为良好的编织材料。 青杨(Populus cathayana)为落叶乔木,在三北沙漠地区城镇、居民点常被用作绿化树种,绿洲和沙漠边缘多用作防护林树种,青海栽培较多。耐干旱寒冷气假,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该子专题已在西北和华北地区选育出20多个耐旱、抗虫的优良无性系,应进一步开展区域性试验。 班克松(Pinus banksiana)。常绿乔木,高达25m。原产北美洲北部,是美洲松树中分布最北的一种,达北极圈内马更河流域,垂直分布海拔0~820m,可生长在冰冻60cm的土壤上。原产区是夏季凉爽、冬天严寒雨量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极端最低温度达-56℃,年平均气温-5~9.4℃,年降水量250~1 397mm。在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等地的引种初试结果良好。具有耐寒、较抗干旱的特点,可耐-56℃低温,能生长在其他松树不能生存的干旱沙土或多砾土壤上。在平原冲积土上生长良好,在排水不良处生长差。早期速生,寿命较短,多作纸浆材和一般用材。在我国北纬36°以北,纬度对生长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土壤质地过沙、过黏影响生长量。新疆的哈密、阜康、巩留的播种苗,2~4年生时生长超过对照种新疆落叶松,被认为是表现突出、有前途的针叶树种。 白蜡树(Fraxinus velrtina)为落叶乔木,原产美国西南部海拔600~2 000m高原,华北及甘肃、内蒙古西部、陕西等地有引种,普遍生长良好。适应性较强,耐旱涝和抗盐碱能力强,具有一定抗污染能力。在含盐量0.3%~0.5%的土壤上也能生长。是优良的用材、观赏绿化和沙漠绿洲防护林树种。应开展多种源的区域性试验。 2.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选出的灌木和乔木树种抗逆性强,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内蒙古噔口沙生植物种植园,已定植乔灌木45属179种,其中推广示范的灌木30多种,乔木20余种。宁夏盐池仁用杏品种园,收集19个品种,已开花结实。青海西宁、宁夏银川的青杨杂种无性系收集园,定植200个速生、抗病虫的无性系,已复选出13~20个优良品系;1999年开始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等地引种试验,效果很好。已造各类试验示范林80多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