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水利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保站;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保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完成人:黄铨; 于倬德; 李敏; 王愿昌; 包文林; 张虎林; 史玲芳; 罗红梅; 张绒君
研制时间:1995-1999延长至2000.
2002年水利部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多目标育种、多层次选择、多生态区布点,选、引、育、繁穿插并进的技术措施,选育出棕丘、川秀、华林1号、天水1号4个无性系品种。棕丘、川秀无刺、大果粒,百粒果重达40-60g,亩产果量1.0-1.5吨,条件优越时可达2.0吨以上。华林1号与天水1号为杂交品种,是黄河上中游北纬35°左右地区首先育成的少刺、大果粒高产品种,适应能力强。为有重要价值的沙棘良种。 通过系统选择和广泛杂交比较试验,选育出两组杂交种子园的建园材料,并建立了多点、多类型的杂交种子园,确定了简捷的大量生产杂交种苗的技术措施。杂交种的耐旱能力超过中国沙棘天然种,而单位面积产果量、果实品质、枝刺数量等,优越于中国沙棘天然种的2-10倍,并已得到多点试验的证实。技术成熟,已在多个地区建立了基地,生产杂交种苗,为沙棘种苗的更新换代打下了基础。用杂交种子园的方式生产沙棘杂交种子,为国际首创,技术简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突出,目前已在三北地区作生产示范,具备了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沙棘杂交种子园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沙棘种植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推广情况:已在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辽宁、黑龙江、北京等省(区、市)建立了示范基地、杂交种子园和种苗基地,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