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介绍 > 正文
成果介绍
笋竹两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时间:2010-10-20 来源:亚林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委员会
  完成人:顾小平; 林振清; 张君寿; 邵样德; 熊皓波; 孙受素; 陈善基
  研制时间:开始日期: 199101 完成日期: 199512
  1995年福建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是针对我国闽北地区大面积竹木混交低产毛竹林的现状, 选择具代表性林分, 以建立示范林的形式, 适时研究并推广了旨在迅速改变当地竹木的低产低效状况, 同时又易于竹农接受的建立高产、高效笋竹两用丰产林的系统配套营林措施。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改制竹木混交林为块状的毛竹纯林结构; 2.深翻垦复, 为竹林创造形成良好鞭系结构的土壤生境; 3.适度施肥, 以加速林内枯枝落叶腐解, 并补充土壤的地力消耗; 4.提早疏笋、适时禁笋, 在提高竹林近期收益的同时, 尽快改善竹林群体的生产能力; 5.采用大年多疏笋、小年多留养; 分年度砍伐翌年非孕立竹, 提高小年竹砍伐年龄等技术方法, 改大小年竹林为每年均衡发笋的花年竹林; 6.加强竹林保护, 及时防治病虫害。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笋竹两用林大小年改制技术的推广及结合福建省毛竹林大面积改良特点, 为减少水土流失而提出的垦复措施。
  推广情况:建立的46.3hm↑2示范林及产竹材和前期笋比改造前提高1.43倍和3.93倍, 产值提高2.83倍, 以项目实施带动科技兴竹, 自90年来, 在建瓯市共建科技兴竹示范村100个, 面积0.7万hm↑2, 1994~1995年度新增产值3675万元, 举办竹业培训班220期, 受培训人次1.5万。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使农民掌握了科学的育竹技术, 直接从竹林的丰产中得到了报酬, 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以往竹林生产力持续下降的状况, 为建立持续高效的生态林业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另外, 为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发展规划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