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介绍 > 正文
成果介绍
泡桐属植物种类分布及综合特性研究
时间:2010-09-02 来源:林业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完成人:竺肇华; 成俊卿; 黄雨霖; 陈章水; 熊耀国; 陆新育; 周明; 鲍甫成; 洪德元
  研制时间:1973年~1985年
  1989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以泡桐属为对象, 从分类、分布、生态学特性、林学特性及木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比较系统地和全面地摸清了全国泡桐种类资源和分布规律, 将泡桐属分为9种2变种, 并发现三个新种。对泡桐区系成分进行较深入的论述, 提出了泡桐是属于热带、亚热带起源的树种的新见解。在泡桐生长与土壤条件关系的研究方面, 首次提出了定量指标, 探讨了农桐间作条件下的水肥动态规律, 从土壤角度阐明了合理的农桐间作群落结构, 为泡桐的良种区划, 适地适树和农桐间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泡桐生长的特殊性, 提出了“接干形率”新概念, 编制出多种材积表。全面研究了泡桐属树种木材的解剖特性、理化特性和工艺性质、为合理地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该项研究选题紧密结合生产, 研究方案和测试方法正确, 数据可靠, 资料齐全, 论据科学, 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⑴找出了泡桐分类的关键形态特征以及造成泡桐分类混乱的原因, 纠正了国内外学者在分类方面的错误, 为泡桐分类编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检索表, 发现二个新种, 提出了泡桐良种区划。⑵深入分析了泡桐属于东南亚热带、热带区系成分, 纠正了过去不少人认为是暖温带起源的错误认识, 为南方广大地区发展泡桐提供理论依据。⑶推导出泡桐生长预测模式。编制了高精度的立木材积表、生长过程表等。通过对树型及立木材积组成结构的研究, 为生产上制定了合理经营管理措施。⑷发现泡桐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木纤维。宽年轮的木纤维比量比窄年轮的为高, 生长越快的木材, 造纸质量越高, 还发现桐材的共振性和声辐射品质比制小提琴和钢琴音板的鱼鳞云杉还高, 通过与40种木材对比,泡桐木材的导热系数最小, 是理想的隔热、电绝缘材料, 纠正了过去对桐材的许多错误认识, 以上重要发现为泡桐木材的合理开发打下了基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