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教育 > 正文
科普教育
“科普大篷车”开进农民工子弟学校
时间:2009-05-15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2009年5月15日下午,海淀区东升乡北京社会学校四年级教室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近四十个孩子在中国林科院科普社区专家的指导下,正兴致勃勃地学做蝴蝶标本。专家通过多媒体,以多姿多彩的图片介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与分类,蝴蝶一个世代四种不同的变化,蝴蝶的天敌和自卫,蝴蝶的共生,蝴蝶的迁徙等。孩子们瞪大眼睛,如饥似渴地听着,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和欢笑。 
  该动手了。专家和班主任王老师把一个个美丽的蝴蝶标本、干花标本、精致的桐木标本盒以及剪子、镊子、胶水等工具一一发给同学们,在专家的辅导下,衬上底版纸,设计好构图布局,粘上干花和蝴蝶,贴上蝶名签,再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封好标本盒,一个漂亮的蝴蝶标本就制作完成了。
  同学们都说是第一次上这样的科普课,十分喜欢。老师们也说这儿的孩子难得接触这种动脑又动手的科普小制作,对培养孩子的美学素养、动手能力、踏实细致的性格等都有很大好处。
  这次“送科普进课堂”活动,是中国林科院科普社区为配合全国科技周而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也是他们“科普套餐”的一道“大餐”。在创建“创新型”科普社区的过程中,中国林科院开发了面向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科普套餐”,“套餐”内容包括科普报告、科普电影、树木认知活动、花草种植实践、蝴蝶标本制作、送科普进课堂进社区等。科普社区每年都进行多次科普活动,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普社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先进单位”。
  北京社会学校是一所民办小学,位于进城务工人员非常密集的海淀区东升乡后八家。这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课外活动开展较难。
  “这些孩子更需要关心!”
  在安排“送科普进课堂”活动计划时,科普社区专门在海淀区科协和东升乡宣传部的指导下联系了社会学校。和该校张校长一说,张校长喜不自禁,连连说道,“这是盼都盼不来的好事,马上就安排。”
  “科普大篷车来了!”孩子们奔走相告,都涌到了四年级教室窗户前,那羡慕的眼神,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经和校方协商,林科院科普社区计划今后再去社会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