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隶属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大西洋东岸和墨西哥海湾并为优势植被。为保滩除淤,我国于1979年从美国引进,现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互花米草人工盐沼,成为我国沿海潮滩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被,从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到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淤泥质潮滩上均有分布,面积已超过12 500 hm2,在保滩护岸、除淤造陆、改良土壤、绿化海滩和改善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功能已被认可,但是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的快速蔓延影响着潮滩的生物多样性,并造成河口航道淤积、与滩涂养殖“争地”等负面影响,因此,互花米草的快速蔓延及其盐沼生态系统的形成被认为是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入侵种名单,互花米草作为唯一的海岸盐沼植物名列其中,成为我国沿海滩涂最重要的入侵植物。
鉴于此情况,珠海市政府和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从1999年开始陆续从海南岛引进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rseolaris、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c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等红树植物,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淇澳岛红树林物种多样性,而且在滩涂前沿种植无瓣海桑、海桑2个速生树种成功地控制了互花米草的进一步蔓延,使淇澳岛的互花米草面积由1998年的260 hm2下降到2007年的2 hm2;而红树林面积由从32.2 hm2增加到678 hm2。通过生物更替的方法对互花米草的生物控制提供了一种示范。
(摘自《中国森林病虫》,2009,28(3):5~8,彭辉武,郑发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