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通直的无节良材应是培育的目标。修枝是达到此目标的手段。有些林业技术干部由于顾虑群众修枝过头往往不发动修枝,因噎废食是不对的,重要的是普及正确修枝技术。杨树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修枝目的,可分为整形与修枝两种作业。
(1)整 形
整形的目的是为了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防止出现双杈,保证中央领导枝的压倒优势;同时还要剪去8米以下主干上的粗大的竞争侧枝,保证树干通直。整形在第一年生长结束后就应开始,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树干8米以下通直无杈为止,一般1-3、4年完成。
在我国的杨树栽培中,对幼树早期的整形的忽视往往更甚于后期的修枝,甚至林业技术人员也常说:“杨树丰产林头三年不修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该纠正。如果幼树头三年不整形修枝,主干可能就已经形成双杈和粗大侧枝,使主干不通直。只要留意观察,就可以看到,片林或“四旁”的杨树,很多主干不通直,在3~8米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弯曲,俗称“歪脖”;还有一些是双杈树。这都是头三、四年就已形成的。树干8米以下这段木材是否通直对旋切胶合板的单板关系很大,弯曲部分没法旋切,必须剔除。胶合板厂由于剔除弯曲的干材,原料浪费很大。这类重大的经济损失都是忽视整形造成的。
8米以下树干弯曲是树干上粗大枝造成的,双杈树是顶部竞争枝造成的,它们通过竞争和占位,将主干或主稍挤向一侧,形成弯曲的主干或双杈树。如果在第一年末到第四年能及时整形,修去顶部和下部与主干竞争的侧枝,就能保证树干通直和圆满。杨树是顶端优势强的树种,主干有自然直立的特性。其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控制了一级侧枝的生长。整形就是人为地控制侧枝加强主梢,加强和形成顶端中央领导枝的优势。
I-69杨、I-72杨及I-63杨等南方型黑杨以及某些欧美杨的生长期较长。在苗圃其苗木在早霜降临前所形成的顶芽往往不够饱满,所以顶梢的木质化较差,顶芽较弱,这就为下部侧芽创造了与顶芽竞争的有利机会。在2~4年生的幼树顶部常有1~3个侧枝与主梢竞争。在运苗过程中主梢受损伤也可能导致这种结果。为了避免顶部侧芽的生长超过较弱的顶芽,与顶芽竞争形成双股顶梢,造林前可将木质化不充分、不充实的细弱顶梢剪掉。选定顶部壮实的侧芽,在其上2厘米左右剪去顶稍。这样合理的截梢不会减少高生长,反而有利于加强主稍。
意大利和欧洲一些国家用二年生大苗造林,苗的高度可达7 - 8米,栽植前剪去全部侧枝,这样可以减轻以后的整形和修枝。
(2) 修 枝
8米以下的树干,侧枝着生处的树干直径达到10厘米时,其上的侧枝即应修去,根据树干直径决定是否修枝,称为“固定直径的修枝”。造林后第三年开始,每年修去树干下部直径10厘米处的侧枝,直到8米高为止。修枝的目的是保证干材芯心10厘米以外没有节。而10厘米以内的芯心是旋切完胶合板的单板后要废弃的,其内有节没有关系。
修枝的高度大致如下:1~3年,少量整形修剪;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枝到树高1/2~2/3处。。修枝以后,主干上还可能再长出萌条,有时是由于修枝的刺激在原处长出的。这些萌条应及早剪去。夏季修枝可能减少萌条的发生。
整形可在秋季落叶后进行,此时侧枝看得清楚,比较方便。修枝可在秋冬生长停止时进行,也可在春、夏季进行。常可以看到,修过枝的树干上留下侧枝的长茬,它们将长入木材成为节子,常形成死节子,降低木材质量。修剪应贴近树干,不应留茬。使用的工具应锐利,伤口应平滑,不得撕伤树皮。1-3年生的树较细,不能架梯,最好用高枝剪。将自制的锋利铲刀安在长杆上,可修5米高处的侧枝。大树修枝可用电工的脚蹬爬树,修枝时系上安全带,可以修8-10米高处的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