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林经营 > 正文
造林经营
农林间作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农林间作?
时间:2010-11-05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农林间作是杨树栽培成功的重要的措施,不论在技术上或经济上,都是必的。
  在造林后的头2~4年,在杨树人工林的行间可以实行农林间作,每年获得农产品,以短养长。对农作物的耕作、施肥和灌溉,使杨树的生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节省幼林抚育的投入。农林间作,在轮伐期的头2~4年为农作物施入大量的基肥和化肥,有些地方土杂肥的施用量每亩达数千千克,对杨树生长十分有利,尤其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林地。农林间作是适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有效的、培肥林地的措施。。
  农林间作的期限的长短,随林分密度而不同。如培育小径材(造纸材、纤维板材) 采用2×3 米的株行距,每亩111株,林分郁闭早,间作第二年农作物就明显减产,第三年就不能间作了。这种密度大的林分农林间作效果差,农民对林地投入的水肥较少。如培育中径材, 采用3×6 米的株行距,每亩37株,林分郁闭较晚, 可以间作3-4 年。培育制胶合板用的大径材, 如采用4×8 米宽的行距,每亩20.8株,林分郁闭更晚, 可以间作4-5 年,农林间作的 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就整个轮伐期而言,以上这类农林间作,是以林为主的。
  如采用杨树团状配置,每亩杨树株数少, 只有6或12株,树团间距大,20×33.3 米,15×22.2 米, 杨树可以与农作物长期间作,生产以农为主。
  为了间作方便和延长间作时间,最好适当扩大林木的行距,缩小株距,以例如,培育大径材可采用4米×8米的株行距,培育中径材可采用3米×6米的株行距。
  农林间作的第一年,农作物一般不减产或减产很少;第二年大幅度减产,减产的程度随幼林密度的加大和林木生长的旺盛而加剧。在山东临沂地区,3米×6米的I-69杨,农林间作第二年,小麦和甘薯一般减产40%~50%;第三年减产70%左右。3年后不能间作。3米×3米和3米×4米的I-69杨林只能间作农作物2年,第二年减产60%左右。
  为了减轻杨树对农作物的遮荫,最好窄冠型杨树。
  河北省邯郸地区普遍在毛白杨林内进行农林间作,近几年在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造林项目中,营造大面积灌溉型速生丰产林,农民利用贷款造林前在荒地或低产耕地上打井,平整土地和修渠,在渠两侧种两行毛白杨,毛白杨窄林带之间的距离为16米或17米,林带内毛白杨的株行距为3米×3米,这种株行距可写成(3米×3米)×17米。这种农林间作方式很适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在河北省大名县,将路旁田边的林带种在路旁的沟底,其优点是:有利于保护杨树,沟内水分条件较好,可以减轻杨树根系串入农田。平原农区在路旁田边种植杨树时可以参考此经验。
  辽宁省新民市林场,在3万亩4 × 8 米的辽宁杨幼林里行间种玉米,5年杨粮间作面积达68483亩,累计生产玉米2605万公斤;通过间作施肥和除草明显促进了杨树生长,实现了林茂粮丰。 杨树林冠有不同程度的遮荫,宜选择各种比较耐荫的作物进行间作,如姜、某些药材和平菇等。在3~4年生杨树下,条件好的地方可间种白术、南星、半夏;条件一般处可间种毛知母、黄芩、射干、元参。杨树林下可种丹参。林下种药材,经济效益较高。
  在杨树林下种食用菌也有成功的经验。如山东省嘉祥县在7年生杨树林下培育平菇,只需用草帘适当遮荫,既节约成本,又不占地。杨树林的平均胸径为17.4厘米,平均高为14.5米,冠幅1.9米,株行距4米×4米,郁闭度0.6~0.8,上午10时林内光照强度为3300~4900勒克斯,林冠下只有散射光,湿润凉爽,对平菇生长很适宜。育菇用的基料对改良林地土壤和提高林木生长也很有益处。新疆昌吉州林科所在0.4~0.8郁闭度的成林下培育平菇,省工、省料、省费用,而且菇大、质好。
  在杨树林的行间还可以间种牧草,如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三叶草等。这些牧草可割作饲料,也可作为绿肥压青改良林地。辽宁省西部阜新地区,在4米×4米的杨树林内头二年种大豆,后二年种草木樨,伏天盛花期压青,土壤肥力和杨树生长量明显提高,杨树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比对照增加了1倍左右。(参考 第133问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