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潮白河林场、以及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内蒙赤峰城郊林场和山西省北部金沙滩林场两年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不浇水的情况下,深栽的群众杨和赤峰杨的成活率在95-100%之间,比对照(常规造林)的成活率高很多。深栽杨树第一年的新梢生长量比对照大125-280%。
1981年3-9月赤峰市的降雨量为250毫米,比历年少34 %,夏季(6-8月)雨水奇缺,雨量为125 mm, 比历年少50 %,严重的干旱造成农业大歉收。在这样严重干旱的条件下,深栽到地下水的赤峰杨,虽然没有浇水,成活率仍达到95-100 %;深栽1.7 - 2米,插干基部没接触地下水的赤峰杨,成活率只有58 %;而对照的成活率只有25 %。这和意大利栽植愈深,成活率愈高,生长量愈大的结论是一致的。生产上用常规方法造林的赤峰杨,虽然灌溉两次,成活率只有50 %左右。
1981年北京地区也很干旱,顺义县全年降水量只有386.8mm,为历年平均降水量的55.3 %。在如此干旱的条件下,春季深栽的杨树成活率达98.3 %,而秋季深栽的成活率竟高达100 %。
1984年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完成了干旱地区杨树深栽中间试验。试验的杨树品种有合作杨、群众杨、箭杆杨、新疆杨,还有旱柳。当地年雨量 150 – 200 mm,属于温带干旱半荒漠气候,如不灌溉,杨树造林成活率极低,甚至基本不能成活。杨树钻孔深栽总面积为 1087.7亩,其中867.7 亩平均成活率在 92 % – 99 % 之间。这对于银川地区的造林是一个突破。其余220亩造林地由于盐碱成活率偏低。
宁夏盐池县机械化林场,地处毛乌素沙漠,属于干旱草原地带,年平均降雨量约300毫米。1985 – 1988年,在无灌溉条件下,深栽造林4855亩,平均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平均保存率在90%左右。
宁夏黄河灌区永宁县黄羊滩农场,1984 – 1987年,在年平均降雨量190 – 210 毫米的干旱条件下,在没有灌溉的情况下,深栽杨树 8462亩,平均成活率达阿92.3 %。
甘肃省酒泉地区金塔县潮湖林场地处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1984-1987年,在平均年降雨量59.9 毫米极端干旱的沙漠里,在无灌溉条件下,用插干深栽方法造二白杨 1.4万亩,平均成活率 84.5 %,长势良好。
据俞国胜的报道,1992年以来,在内蒙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上,用钻孔机钻孔1.2米深,用经过24小时浸水的杨树插干进行插干造林试验,成活率几乎达到100 %,每小时种树60 株左右;1995年秋以来,用植树机进行杨树插干造林试验,栽植深度70-75厘米,成活率达78%左右。深栽造林钻孔机和插干植树机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以及“三北” 类似地区有推广价值。
栽植深度—土壤含水量- 成活率—新稍生长量之间的相 互关系
栽植深度(cm )
|
土壤含水量(%)
|
成活率(%)
|
新稍生长量(cm)
|
50(常规造林)
|
1.3
|
0
|
0
|
150
|
2.6
|
30
|
10.6
|
200
|
23.0
|
68.2
|
18.5
|
250*
|
在地下水中
|
94.0
|
52.8
|
* 地下水位深度:240 cm
由表可以看出,随着栽植深度的加深,土壤湿度增加,成活率和生长量也随之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层土壤经常潮湿,保证幼树有较好的水分供应,栽植深度愈接近地下水位,成活率愈高,生长量愈大。深栽250 厘米,栽入地下水中,成活率最高。在干旱地区进行杨树深栽,要尽可能将插干下端插入地下水中。
1993年8月23日,在内蒙赤峰市城郊林场北山作业区,对用插干深栽的杨树试验林进行了调查,林龄13年,用2年生赤峰杨大苗深栽2-3米至地下水中,株行距 4×6米。调查结果是:深栽的和对照的平均树高均为 24 m。(深栽行)的平均胸径为32.98 cm。(对照行)的平均胸径为 27.32 cm。深栽树的胸径比对照树的,平均粗 5.66 cm,说明深栽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一直到13年后仍很明显。另一片林相邻的50 株昭林6号杨,也是深栽入地下水的,林龄13 年,平均树高为25 m, 平均胸径为 31.0 cm。这些是用深栽方法营造的最粗大的杨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