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林经营 > 正文
造林经营
杨树造林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时间:2010-10-21 来源:老科协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造林地选择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立地质量不够标准的造林地,即使增加投入也不易改造好,不能保证高产。对造林地应进行详细的调查,查明土壤的厚度、质地、结构、肥力以及地下水位等。造林地选在河流的滩地、阶地或废河道、采伐迹地以及退耕还林的低产地。杨树丰产林地最好是冲积物上形成的黄潮土,土层厚0.8 –1.0 m,土壤可溶盐含量低于0.1%~0.2%,地下水位约1.5~3米。山坡和丘陵,土壤瘠薄,有水土流失,一般不适于栽培杨树。
  目前我国普遍栽培的杨树品种,尤其是黑杨派栽培品种,都是喜水、喜肥的高产的栽培品种,对栽培条件要求比较高,只有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才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在我国,杨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差是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在平原农区栽培,这里人口多,土地少,种农作物和果树的土地都紧缺,所以用来种杨树的土地,一般比较瘠薄干旱,加上经营粗放,往往形成低产的杨树林。我国大多数杨树人工林属于中、低产林,立地质量比较差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地下水位深和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常形成生产力低下的杨树 “小老树”。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高产的杨树林,一般都有较好的立地;凡是低产的,其立地条件都差。没有合格的土地作为基础,速生丰产林徒有虚名,既不速生又不丰产。
  在我国中原和北方,杨树造林地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在机械组成上,沙粒多,粘粒和粉粒少,腐殖质含量少,常不及0.5 – 1%,土壤肥力偏低,地下水位在3-5米以下。由于利用不到地下水,产生季节性的供水不足,对于喜水的杨树很不利。水分供应对杨树生长量的贡献率可能占到35 %左右的份额。在北方和中原地区,缺水常是杨树减产的主要原因,栽培中应该通过灌溉解决。最佳的土壤质地为砂壤—轻砂壤,细砂土至轻粘土之间的质地也可选用。土壤pH 值在6~8.4之间,以7~8为最好。土层有机质含量最好在1%~1.5%以上。我国多数杨树造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此标准,肥力较低,应该采取农林间作、追肥和掩埋落叶等措施来弥补。
  在南方长江中下游,沿江河的杨树林,雨季水分过多,水淹时间如果超过40 天,对杨树会产生明显的危害。林地的地下水位如果在60 – 80 cm甚至更高,土壤有效土层的厚度不足,往往成为抑制杨树生长的主要原因。这类土地如不排水,不宜选作造林地。
  要在低质量的林地上实现高产,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因为改良土壤投入太大,得不偿失,林场和农民一般无力支付。造林地选择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不应该将就用不合格的土地来种杨树,将就的结果是形成现有的大量低、中产林和“小老树”,选定造林地应该坚持“宁缺毋滥”,宁可少种,既种则要种好。中国的杨树面积世界第一,但有不少面积的立地条件是不达标的,不适合杨树。一开始就种错了树种,违反了“适地适树”的原则。这样的杨树林采伐后,杨树应该退出,改种其他树种。有些地方应减少杨树面积,提高杨树的质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