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主要危害刚竹,白茅、棕榈、蕉芋还可危害毛竹、水稻、玉米、高粱、芋头。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1~37毫米,翠绿或暗绿色。触角20节,黑褐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以及延伸至两前翅的前缘中域均为翠绿色,这是与黄脊竹蝗的最大区别。自头顶两侧至前胸两侧板以及延伸至两前翅前缘中域内外缘边均为黑褐色,静止时好似两侧各镶了一个三角形的黑褐边缘。翅长过腹部,腹部背面紫黑色,腹面黄色。 
卵 长5~7毫米,淡黄褐色,长椭圆形。卵块成囊状,囊长14~18毫米,宽5~7毫米,圆筒形,卵在囊中斜排,卵间有海绵状胶质物。
跳蝻 刚孵化时胸腹背面黄白色,无黑色斑纹,体色黄白与黄褐相间,比较单纯,这是与黄脊竹蝗的区别。头顶尖锐,额顶三角形突出。触角直而向上,16~20节,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卵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末期。7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盛期,8月上旬羽化末期。10~11月为产卵期。青脊竹蝗喜欢栖息于林间杂草或道路两旁的禾本科植物上,喜光,大毛竹上很少发现。对人尿和腐臭味道有趋性。卵产在灌木较多、土壤疏松的土壤内,深度在3厘米左右。
防治方法
参照黄脊竹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