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森林保护 > 正文
森林保护
舞毒蛾
时间:2010-01-06 来源:老科协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四川、贵州、江苏、台湾、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自治区。幼虫取食500多种植物,以杨、柳、榆、栎、苹果受害最重。
  
        形态特征
  成虫(左图) 雌雄异形。雄蛾头黄褐色,前翅暗褐色或褐色,有深色锯齿状横纹,翅上有一个黑褐色斑点。雌蛾前翅黄白色,翅上有明显的“<”形黑褐色斑纹,前、后翅外缘两脉间各有一个黑褐色斑点,腹部肥大,末端具黄褐色毛丛。
  卵(右图) 圆形,初产时杏黄色,以后变为褐色,数百粒至上千粒在一起成块状,表面被黄褐色绒毛所覆盖。
  幼虫(下图) 老熟幼虫体长约60毫米,头黄褐色,头上有一个“八”字形灰黑色纹。腹背线灰黄色,自胸部到腹部末端有纵向毛瘤6列,毛瘤上生有刚毛,背面两列毛瘤上的刚毛短,黑褐色。气门下面一列毛瘤上的刚毛最长,灰褐色。背上两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为蓝色,后7对为红色。
  蛹:长19~34毫米,红褐色或黑褐色,蛹体上生有锈黄色毛丛。
  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上旬幼虫孵出后上树取食幼芽及叶片。幼龄幼虫可借风力传播,2龄后白天潜伏于枯叶或树皮裂缝内,黄昏时上树为害,受惊扰后吐丝下垂。6月中旬老熟幼虫于枝叶、树洞、树皮裂缝处、石块下吐少量丝缠固其身化蛹。6月底成虫开始羽化。雄蛾白天在林间成群飞舞,雌蛾对雄蛾有较强的引诱力,卵产在树干、主枝、树洞、电线杆、伐桩、石块及屋檐下等处,每头雌蛾可产卵400~1000粒。
  舞毒蛾的主要天敌,卵期有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大蛾卵跳小蜂;幼虫和蛹期有梳胫饰腹寄蝇、敏捷毒蛾蜉寄蝇、毛虫追寄蝇、古毒蛾追寄蝇、毒蛾内茧蜂、毒蛾绒茧蜂、中华金星步甲、蠋蝽、双刺益蝽、暴猎蝽、核多角体病毒及山雀、杜鹃等几十种。这些天敌对舞毒蛾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另外,舞毒蛾的发生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在非常稀疏的并且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新砍伐的阔叶林内易发生,在林层复杂、树木稠密的林内很少发生。
   防治方法
  1)秋、冬或早春刮下卵块,集中烧毁。
  2)喷洒舞毒蛾核多角体病毒悬液(舞毒蛾感病毒的死虫体∶水=1∶5000倍)。
  3)5月幼虫期,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乳剂2 500倍,40%乐果乳剂1000倍液等杀死幼虫。灭幼脲Ⅰ号3000倍喷洒树冠杀死幼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