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森林保护 > 正文
森林保护
白杨叶锈病
时间:2010-03-04 来源:老科协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病原菌] 马格栅锈菌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 ,杨栅锈菌M. rostrupii Wagn.
  马格栅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均寄生在白杨上;性、锈孢子阶段寄生于白屈菜属Chelidonium L.和紫堇属Corydalis Vent.植物上。杨栅锈菌锈孢子阶段寄生于山靛属Mercurialis L.植物上。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病芽内越冬,春季开放时即带有大量的夏孢子堆,成为初侵染来源,幼叶扭曲不能开展即枯死。夏孢子可进行多次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
  [症状] 早春树芽萌动时出现病芽,后扩展到叶片和嫩枝梢上。叶上病斑圆形,直径2~4 mm,少数达10 mm左右;黄色,中央部分生鲜黄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受害严重时叶片变畸形,新叶形成锈头状。叶柄和嫩枝上的病斑呈长椭圆形或条状。在分布区,主要危害毛白杨幼苗和幼树,常造成早期落叶和嫩芽干枯,严重影响苗木生长。
  [分布及危害] 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辽宁、湖南、湖北、云南等许多省、区都有发生,以华北、西北地区危害严重。河北、河南、山东以马格栅锈菌普遍。在白杨派中主要危害毛白杨,也见危害河北杨、新疆杨、响叶杨及其杂交类型。陕西有杨栅锈菌和马格栅锈菌两种,以前一种分布和危害普遍。新疆仅有杨栅锈菌,危害银白杨、银灰杨、新疆杨和引种的毛白杨,以银白杨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
1. 选育速生抗病的优良无性系和杂交类型,避免树种单一,实行多品种或多树种搭配种植。选择开阔通风地段育苗;根据培育壮苗和预防锈病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株行距;当年播种苗应及时间苗,留苗不宜过密。
2. 植株喷药保护。严格掌握喷药时机,于放叶后15天(5月中旬)进行第一次喷药,一般在生长前期,喷药2~3次,即可控制病害发展蔓延。药剂以1000倍的15%~25%粉锈宁防治效果好,次为500~1000倍的50%退菌特,40%福美砷,65%~80%代森锌、代森氨等。喷药应均匀周到,使叶片正反面全部沾着药液,形成药膜,才能起到保护作用。银白杨、新疆杨背面茸毛发达,药液中加入0.1%洗衣粉、茶枯粉,增强其展布性,可提高药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