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动态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项目总结会在南阳召开
时间:2017-07-03 来源:院省合作办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南水北调水源区专题服务数据集”应用情况汇报

育苗繁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森林生态站建设情况汇报

大石桥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建设情况汇报

大石桥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建设情况汇报

马镫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建设情况汇报

 

  6月29日—7月1日,我院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在南阳市召开了项目总结会。南阳市林业局局长赵鹏,我院科技处副处长杨洪国、林业所人教处主任王冬,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金星,项目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张艺华主持。

  为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本项目分六个工作组开展工作。各工作组的负责人及主要专家分别汇报了各自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为严把项目管理关,项目组还邀请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专家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了指导。

  总结会上,赵鹏说,自2000年院市科技合作以来,极大促进了南阳林业的发展。特别是2014年中国林科院在淅川县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专家们多次深入淅川,通过技术咨询、技术培训、联合共建等形式的技术服务,开展了种质资源、森林遥感、生态站建设、石漠化治理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使淅川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强市是南阳的核心战略,希望以本项目为起点,强化项目带动作用,在中国林科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南阳林业取得新的成效。

  杨洪国对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说,项目组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很多是项目任务外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项目经费起到了“引子”的作用,吸引了国家科技平台、南阳市和淅川县的积极配套,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杨洪国副处长还对本项目的验收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期间,项目组成员到淅川县九重、马蹬、大石桥、大石桥等乡镇,实地检查了项目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沙灌山荒山造林点,石漠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点,林木新优品种选育、繁育基地,森林生态站等具体建设情况及“南水北调水源区专题服务数据集”、“森林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等。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六个工作组的负责专家分别是: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组组长纪平研究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组组长郑勇奇研究员、生态站建设组组长王兵研究员、石漠化综合治理组组长崔明研究员、项目培训协调组组长张艺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建设组组长武建宏局长(淅川县林业局)。在项目组专家和地方林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不仅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了全部项目任务,同时根据当地的技术需求,超额做了大量的工作。共完成了“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集”;“南水北调水源区专题服务数据集”,包括南阳市市区卫星影像图、淅川县卫星影像图、淅川县林地分类图、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渠首卫星影像图等;开发了“森林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指导建设了57.5亩育苗繁殖基地,提供江西、湖南、贵州等9个省市的木通共9个种源200多个家系的种质材料,提供鹅掌楸属19个种源47个家系的种质材料,鹅掌楸苗木4000余株,帮助引进三叶木通苗木17000株等;编制了《森林生态监测站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5年)》,并指导完成了森林生态和环境梯度通量塔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制定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水库集水区小流域径流泥沙监测设计方案”,指导完成了大石桥、汤山、沙罐山石漠化治理示范点建设工作和石漠化监测点的测流堰、标准径流小区、全坡面径流小区的修建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13次技术培训,培训相关林业技术人员700多人次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专家与南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虽然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各工作组的专家们仍在南阳继续开展并多方面拓展了各自的研究工作,纷纷表示会将南阳作为长期的实验基地或示范点,在院市科技合作的框架下继续开展合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