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省市
中国林科院与天津市政府签定科技合作协议
时间:2000-10-09 来源:院新闻中心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10月7日,中国林科院与天津市政府的科技合作签定仪式在天津举行,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及副院长张久荣等院领导、天津市市长李盛霖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签字仪式。天津市孙海麟副市长和江泽慧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自此,中国林科院与天津市正式建立以"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的长期科技合作关系。这是中国林科院继与河北、内蒙、广西和北京等省市开展科技合作之后致力于京津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江泽慧院长在签字仪式的致辞中表示,中国林科院将动员全院科技力量,采取实际行动,为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她说,天津市在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绿化带建设、盐渍土壤改良和开发区绿化以及果品生产速度快、规模大、起步高、质量好、品种新、集约化等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具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中国林科院学科齐全、科技成果丰富,人才济济,是全国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技信息的中心。中国林科院在滩涂林业综合开发、城市林业、工厂化育苗、花卉生产、生物肥料、防沙治沙、果品保鲜及加工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而且,目前的改革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相信双方的科技合作在集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大有前途、大有作为。

  天津市市委书记张立昌会见了江泽慧院长一行,他指出,天津市与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合作潜力很大,希望借助中国林科院的科研力量,在城市树种改良、发展抗病虫害、抗干旱、适宜天津盐碱地声厂的优良树种和经济林开发上,尽快取得新的进展。

  天津市市长李盛霖说,天津市将按照协议规定,努力为双方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把中国林科院的科技、人才和信息优势与天津的现有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把天津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合作协议旨在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实现科技与经济、生产相结合,推进中国林科院产业开发的同时,全面落实天津市的科技兴林战略,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根据合作协议,中国林科院将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信息及资源优势,帮助解决天津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领域是滩涂林业综合开发、城市林业、工厂化育苗、资源信息管理、生物有机肥及生物农药、治沙、果品贮藏以及保鲜与加工等。中国林科院将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选择天津市部分区县进行重点指导,共建天津生态环境建设示范的先导区县,进行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林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建立林业科技企业,培植林业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天津市将聘请中国林科院知名专家为政府林业科技顾问,对天津市重大的林业发展问题提出决策性建议。

  在下午举行的科技合作座谈会上,中国林科院张久荣副院长指出,目前,各省市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而且科技意识普遍加强,这为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提供了用武之地。天津市是首都绿色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盐碱地改造、城市绿化、经济林品种选育、水果保鲜、实现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林科院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为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出谋划,做好科技服务。 孙海麟副市长说,从天津市自身需要出发,从林业科研发展的大趋势入手,天津市与中国林科院有着强烈的合作愿望,加快天津的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力量,签定科技合作协议是促进天津市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机会。天津市将以中国林科院为科技载体,抓住一两个优势突出的项目,进行高水平合作,出效益、出成果。 座谈会还一致通过了科技合作制度,就资金管理、项目落实等作了具体规定,科技合作制度将保证今后项目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10月8日,在天津市农委副主任王世宏的陪同下,中国林科院张久荣副院长率林科院代表团实地考察了天津市林业建设问题突出的部分郊县地区,就沙化土地的植树造林,盐碱地土壤改良或造林技术,防护林带建设,以枣树为代表的经济林建设等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中国林科院还组团参加于本周在天津举行的以"两院一校(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为主要参展单位的天津市农业科技周活动,届时中国林科院将展出一批先进、实用的林业科技成果。 ( 吴 君 琦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