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禧,男,1962年生。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经济林研究室主任、经济林首席专家。
果品采后生物学研究:“九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猕猴桃果肉组织叶绿素(体)及其光合特性研究”。“十五”期间联合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特色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和“948”引进项目“板栗等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引进”。“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产品产后综合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课题、“高产优质榛子新品种选育”,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冬枣产业提升关键栽培技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梨果实轮纹病寄主-病原互作机理”。“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销售端果蔬品质劣变调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挥发代谢谱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的桃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高通量筛选研究”等研究项目(课题)。
榛子研究:主持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榛子新品种选育”,副主持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榛子特异性状育种材料及微繁技术引进” ,作为团队负责人指导课题组成员承担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榛子优良品种苗木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杂交榛组培再生体系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重点项目“平欧杂交榛优质丰产培育相关配套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重要榛属植物资源种质创新培育与利用”、 国家级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加工型和高抗寒型平欧杂种榛新品种示范推广”,指导课题组成员承担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平欧杂种榛耐盐碱性能评价及耐盐碱品系筛选”、“毛榛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榛属植物授粉受精及亲本生殖特性研究”,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ITS和psbA-trnH序列的北京地区平榛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项目。制定《平欧杂种榛栽培技术规程》、《平欧杂种榛绿枝直立压条技术规程》、《榛子坚果贮藏》、《榛子仁质量等级》等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
近十多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以及省部级研究课题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和技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国经济林资源》、《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基础》、《大果榛子栽培实用技术》等著作10部,获得授权专利8项,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2项。“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及开发”获200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及市场体系建设研究”获200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种主要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研究”成果获2007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特色果品贮藏保鲜系列配套新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成果获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疆特色果品气调贮藏保鲜应用技术”成果获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绿色安全果蔬贮藏与品质控制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获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第八、九届,2000-2011),现兼任中国经济林协会榛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产品贮运保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国家林木品种评审委员会经济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兼任《园艺学报》、《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果树学报》、《森林与环境学报》、《保鲜与加工》、《落叶果树》编委等多个学术或社会兼职。
电子邮件:wanggx0114@126.com
办公电话:010-6288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