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子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其分布广泛、生长迅速、用途多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高,但花期长,周期不可预测,主要是通过笋芽无性繁殖,很难通过杂交受精培育新品种。并且竹子开花后普遍死亡,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目前研究对竹子开花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制了解甚少。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是广泛种植的丛生竹种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建筑等行业。近年来,麻竹林的零星开花现象对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研究表明14-3-3(也被称为general regulatory factors,GRFs)蛋白与开花过程有关。
近日,亚林所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发表题为“Analysis of 14-3-3 Gene Family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DlGRF8/11 Modulating Flowering Time in Ma Bamboo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论文,该研究鉴定并揭示了麻竹DlGRF基因家族基因DlGRF8/11在开花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利用已发表的基因组数据对麻竹14-3-3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不同的表达模式表明了DlGRF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响应、发育和开花阶段可能具有重要的功能,也证明了DlGRF8/DlGRF11与DlFD1/DlFT1/DlFT2/DlTFL1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DlGRF8过表达会使得水稻提前开花,而DlGRF11过表达则延迟水稻开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所鉴定出的DlGRF基因在竹种质改良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入解析麻竹开花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博士研究生凡惠金为第一作者,亚林所卓仁英研究员、乔桂荣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全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4007520?dgcid=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