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青藏高原东部甘西鼠尾草叶片光合能力沿海拔变化的影响因素
山地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较大的海拔落差使得山地植物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适应环境变化其通常承受较大环境压力。然而,对该区域植物光合能力对海拔变化的响应及其调控机制的认识不足。甘西鼠尾草作为该地区适生草本对沿海拔的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深入了解甘西鼠尾草光合能力沿海拔的变异,可为科学评估区域植被固碳能力和潜力提供一定基础。
鉴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开展了甘西鼠尾草叶片光合能力的海拔变异及其调控因素研究。研究发现,甘西鼠尾草叶片光合能力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沿海拔变化的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叶片气孔导度、叶肉导度、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间接调控了光合能力。生长季平均温度和降水对光合能力的变异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贡献率。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植物如何响应和适应海拔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植物固碳能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Variation i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Salvia przewalskii 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s o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为题,于2024年6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6.1)上。森环森保所博士研究生邢红爽为论文第一作者,史作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506)和院所基金(CAFYBB2021ZA002-2、CAFYBB2022QC002和CAFYBB2022SY02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