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
为激励我院广大青年专家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发扬青年专家在科技创新研究中的担当与创新作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简称中国林科院)院于1月28日在2019年工作会议上,向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2位专家刘承果、刘妍婧给予5万元现金奖励。
截至目前,我院已有7位青年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他们分别是林化所徐俊明(2014年)、饶小平(2016年),桉树中心陈帅飞(2016年),亚林所袁志林(2017年),热林所陆俊锟(2017年),林化所刘承果(2018年),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妍婧(2018年)。2018年,我院共获资助项目62项,资助直接经费总额超过2600万元。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这是我院连续三年斩获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刘承果:林木生物质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研究者
刘承果,博士、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1983年3月生,籍贯江苏南京。2005年和2010年在南京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至今,2010年和2013年先后被评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美国农业部农业应用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现任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等。2018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
林化所刘承果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林木生物质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突破:利用植物油、腰果酚、纤维素等农林生物质资源,发展了多种协同碳碳官能化、共混制备及纳米复合的新方法与新工艺,创制了系列高性能或特殊功能的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光固化树脂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等;揭示了分子结构和微观结构等对所得材料性能的影响,其中首次发现了相分离这一微观结构因素对纯植物油基不饱和树脂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结构性能作用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为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光固化树脂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部分产品的性能接近或达到了石油基产品的水平,有望取代相应的石油基材料,应用于模塑料、光固化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领域,从而提高了植物油等生物质资源的附加值。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基金青年人才项目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RSC Advances、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等杂志发表论文21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6.0的3篇,SCI他引次数200余次。应邀撰写英文著作1章(RSC出版)。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
刘妍婧:林木大型基因家族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者
刘妍婧,博士、副研究员,1984年8月生,天津人。2003-2010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3-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职。2017年底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主要从事林木大型基因家族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选取与林木环境适应相关的大型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从基因组、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三个层次揭示了这些大型基因家族在林木中的功能分化机制。主要成果包括,揭示了杨树三型氧化酶基因家族的功能分化及微环境适应机制;大型基因家族在基因组加倍后基因丢失与保留的动态机制;谷胱苷肽转移酶tau类亚家族的起源等。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妍婧副研究员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人才专项等。截至2017年,在Plant Cell、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Plant Physiology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总计影响因子100.01,他引227次。(宋平/院办 梁巍/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