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守正院士作特邀报告
张守攻院长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5月6日,中国林学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接见了中国林学会梁希奖获奖代表。会议颁发了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和第六届梁希优秀学子奖,115个项目获得奖励,其中,我院作为第一项目完成单位获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7项,4名研究生获第六届梁希优秀学子奖。
会议期间,召开了第五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首席科学家唐守正研究员受邀为大会作“中国森林经理的思考”特邀报告。特邀报告会由我院院长张守攻主持。
唐守正院士总结了我国森林经理学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互联网、物联网、高分辨率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在林业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分析了林业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强调了林业科学研究需要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重视森林规划,进而更好地服务林业发展,服务人类生态需求。
何谓森林经营?一个森林经营体系,其本质是一个植被经营计划在一个林分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实施,它包括3个基本成分,即“收获、更新和田间管理”,来模拟林分的自然过程,进而达到培育健康稳定生态系统的目的。唐守正院士指出,这是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科学定义,它明确了森林经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木材、收获林下经济而培育森林,而是以培育一个健康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唐守正院士强调,森林经理经历了以砍伐木材为单一目的到森林多功能利用,再到森林可持续经营两次重要转变的过程,其中“利用”强调了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索取,而“经营”不仅强调了人类对森林的索取,同时强调了人类对森林的投入,把人真正考虑到了生态系统当中,这应当是我们人类认识的一大进步。
林学和农学都是再生资源的第一产业,存在着诸多的相似点,在倡导“大农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林学为什么需要单独作为一个学科而存在,其研究意义在哪里?这是唐守正院士希望林业科研从事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唐守正从森林经理学角度分析认为,与农学相比,周期长、地域广是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背景;另外,农学的根本目的是“高产”,而林学不仅追求“高产”,更强调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等。这意味着,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林学可以向农学看齐,择善而学,但在指导思想上,林学应该拥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