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为期四天的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简称国际林联)亚洲大洋洲区域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会议由我院和国际林联联合主办、我院承办。这不仅是在亚洲和大洋洲区域举办的首次区域大会,也是中国在林业科技领域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会议主题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研究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国际林联主席温菲尔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章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我院院长张守攻主持开幕式。
出席会议的还有:国际林联副主席比约恩·霍内尔先生;国际林联副主席约翰·帕罗塔先生;以及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科技发展中心、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中国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的领导,以及我院在京院领导。
罗富和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全球林业研究组织的合作联盟的国际林联,成立至今,始终坚持“确保森林健康和人类福祉”的远大目标,致力于通过组织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研究、交流和科学知识传播活动,为政府官员、林业科研教育工作者、林业从业者提供林业相关信息、促进合作、提升能力。在加强所有与森林和树木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协调与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亚洲大洋洲地区的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林业科研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
罗富和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退耕还林等全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停止了天然林资源商业性采伐,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沙漠公园的建设,成为了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世界首位。“十二五”末,中国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林木良种使用率达60.8%。在保护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态林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起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球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富和说,国际林联第一次组织亚洲大洋洲区域大会,为地区内各国间的林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希望各位专家通过大会的研讨与交流,学习先进的林业科技理论与方法,拓展林业科研国际合作,达成共识,携手并进,促进林业科研成果产出与林业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更多先进的林业科研创新成果进一步促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
迈克尔·温菲尔德说,国际林联是最古老的国际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林业研究组织联盟,在全世界有130多个成员组织,成功地把全世界15000多名林业科学研究者联系起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4年前。一直以来,国际林联高度重视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林业发展,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发展了很多成员,北京在其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虽然关注点是亚洲和大洋洲林业发展,但探讨的是包括生物经济、森林培育、城市森林以及林业核心科技在内的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是全球性的。大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将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林业管理者汇聚一堂,分享林业经验和知识。相信会议成果一定会给亚洲和大洋洲人民的福祉带来更多贡献,也会对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包括森林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提供积极措施和良好建议。希望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进行紧密合作,建立良好友谊,为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陈章良指出,联合国将林业全面纳入了未来15年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林业的地位得到了更加显著的提升。努力发挥林业对维护生态安全、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消除贫困、增加绿色就业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成为各国的共同行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和森林生态安全,已成为世界上森林恢复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了6933万公顷。但中国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还比较突出,难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巨大需求。同时,亚太地区森林发展不平衡,区域森林不足、森林退化也带来了诸多社会经济问题。
陈章良说,携手共建亚太区域森林安全体系,科技合作既是重要领域,也是基础和关键。亚太地区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推动林业的科技合作发展,离不开林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离不开众多专家的智慧与贡献。大会的召开,对促进亚太地区林业科技创新,推动亚太地区的森林恢复增长和林业发展,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和森林生态安全共治,意义重大。
彭有冬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14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稳定在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新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7万亿元人民币。
当前,国家林业局对“十三五”林业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将紧扣“生态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三大主题,实施林业种业、生态建设、资源高效培育与质量精准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装备与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标准化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现代林业治理体系等“十大科技工程”。
彭有冬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利用大会交流展示的机会,积极探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积极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分享与传播,积极呼吁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森林可持续发展实践,积极促成在不同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技合作,努力为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彭有冬表示,国家林业局愿与世界各国的林业部门和林业科技工作者一道,携手构建国际合作框架,探索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林业科技的作用,共同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森林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国际林联荣誉会员授予仪式。温菲尔德为国际林联前副主席、马来西亚林业研究院研究员苏西·李女士颁发荣誉会员证书;苏西·李发表了即兴感言。
“国际林联”,即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英文缩写IUFRO,成立于1892年,总部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全球规模最大、非盈利、非政府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组织。
根据惯例,国际林联每五年举办一次世界大会,每两届世界大会间隔期间召开两次或三次地区大会,会议向全球开放,并同时召开国际林联执行委员会会议和相关学部全体大会。地区大会是国际影响力仅次于其世界大会的重要盛会,为相关地区乃至全球的林业科学家及政府部门、林业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提供重要平台,共同研讨最新科研进展,确立科研合作目标,制定合作计划等。
我院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林联的中国成员单位,也是国际林联国际理事会的中国代表和国际林联所有中国成员单位的协调机构,与国际林联长期保持着密切合作,先后有100多人次在国际林联国际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学部、学科组和工作组中担任各种学术职务,目前仍然有16人次在任。共有4位优秀专家获得国际林联杰出青年科学成就奖、杰出博士研究奖和优秀博士论文奖。双方在中国联合举办了17次各类国际研讨会和国际培训班,本次国际林联亚太地区大会是双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成果。
据悉,会议邀请了4位科学家作大会主题报告。他们分别是:我院院长张守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国际林联前主席李敦求,日本东京大学工程学院生态景观与城市规划教授横山诚,新西兰林业研究院(Scion)生物质产品研发制造部总经理Elspeth MacRae。
会议还将有近100场(次)学术分会,近500个学术报告,近200个学术墙报,30个标准展位共24家国际国内单位宣传展示。其中我院专家有24场(次)学术分会,71个学术报告,27个学术墙报。
大会主要议题有:改善生态服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景观恢复;荒漠化防治、灾害与风险管理以及气候变化缓解与适应;人工林与绿色经济;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其他产品的技术创新;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的城市林业;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包括传统知识、人类健康、社会参与和性别角色;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和提供非木质林产品的森林和农用林经营等。
会议期间,来自6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近800位正式代表,400多位非正式代表,共1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会前,贵宾与举办、协办单位代表进行了友好会谈。
我院有关单位和部门及部分在读研究生参加大会。
(王建兰 李志强 /文 周晓星 张增顺/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