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到尖峰岭生态站调研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考察尖峰岭森林碳汇研究

老一辈科学家毕生奉献热带雨林生态学研究

林中用餐

晚上在工棚中总结与讨论当天的工作
近日,“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名单揭晓,我院热林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尖峰岭生态站”)作为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尖峰岭生态站建立于1986年,但我院热林所早在1957年就开始在尖峰岭进行生态监测并获得宝贵的一手资料,已有50多年历史。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如今尖峰岭生态站已拥有一支多学科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队伍,团队成员共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6人,博士10人,硕士3人。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9年获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些成果对生态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从海南热带雨林的角度证实了“岛屿生物学的生物松弛假说”以及“与全球变化紧密相关的生物同质化假说”等基础理论;提出了“非正常凋落物”、“生物量—面积曲线”等新学术观点;在监测技术方面,根据热带雨林特点创新性设计了“组合式测流堰”、“分流式茎流装置”等技术。多年来尖峰岭生态站采取系统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多学科监测内容进行优化,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尽量保证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共用性,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出版研究专著8部,为国家培养50多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也对多名新晋森林生态站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
作为国家级野外研究台站,尖峰岭生态站一直致力于热带雨林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的长期监测研究。近几年尖峰岭生态站与时俱进,及时抓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灾害频发等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密切合作,将重点突破3个方面的研究:一、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开展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机理研究。尖峰岭生态站建立了目前全球最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区域样地系统,包括在尖峰岭建立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60公顷)动态监测大样地、系列公里网格样地和长期监测固定样地,以点面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探讨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现状、格局和维持机制。二、系统开展生物量法和碳水通量法的热带雨林碳汇计量对比研究,获得了连续多年优质监测数据,证实了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功能。三、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嵌套式森林集水区监测系统,集水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嵌套了不同类型的热带森林类型,客观地评价了热带森林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野外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为了获得第一手数据,科研人员常需要连续蹲守野外数月,住帐篷,啃馒头饼干,饮河溪水,忍受蚊虫蛇鼠和山蚂蝗侵扰,他们求真务实、勇于奉献、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忍耐寂寞。尖峰岭生态站因为拥有这样一支团结协作互助的研究团队而不断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