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火炬树是外来入侵种吗?
时间:2004-04-07 来源:宣传中心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编者按,3月22日,我院林业所研究员王豁然到北京市林业局参加专家座谈会,讨论火炬树入侵性和北京绿化树种选择问题。事情缘于植物所蒋高明先生以中国生物多样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名义写给北京市政府一封信,認为火炬树是外来的入侵树种,“大量种植凶多吉少”,并由此引伸片面反对外来树种,甚至認为是“国耻”,文章偏激。时值两会,有些人大政协代表据此写成提案。科技日报记者又改写成文章发表。北京市政府批示林业局办理答复。王豁然研究员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并成文。现将文字发表于院网。

  火炬树是外来入侵种吗?
  ----兼谈北京市造林绿化与景观建设的树种选择
王豁然

  科技日报于2004年2月7日刊登一篇记者署名文章,《火炬树属入侵物种大量种植凶多吉少》。火炬树真是外来入侵种吗?

  火炬树(Rhus typhina L.)原产北美东部,其自然分布区从加拿大向南延伸至美国佐治亚州,向西至衣阿华。地理分布宽,生态幅度广,跨越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

  火炬树是漆树科的一种落叶灌木或亚乔木,树高3-7m。羽状复叶互生,由13-27片小叶组成,小叶长5-12cm,宽2-5cm左右。叶片轻柔,密被茸毛。春夏鲜绿,风舞婆娑;初秋变黄,继而桔红,深秋则绯红一片,远望犹如丹霞。圆锥花序顶生,黄中透绿。核果表皮被毛, 红至红褐色,呈火炬状或金字塔形,耸立于毛茸茸的鹿角状的枝头。秋冬的火炬树,无叶无花也动人。缘于果实形状,在美国被称为鹿角漆树,在中国叫做火炬树。

  火炬树于1629年从野生状态转入人为驯化,其中两个园艺品种从19世纪起便在欧美国家广泛栽培。我国植物学家于1959年将火炬树从美国引入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已从北京陆续推广至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许多省区。为什么火炬树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也被如此广泛栽培呢?当然,不仅仅由于它在春夏季节具有优雅嫵媚的形态和秋冬时分呈现火焰般热烈的色彩,更主要的是因为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

  火炬树性格强韧,坚忍不拔,适应严酷的立地条件,能够在许多树种不能立足的地方扎根。火炬树喜光,耐干旱、瘠薄和寒冷,但不耐水湿,可以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生长。火炬树还抗大气污染,尤其适应城市生态条件。火炬树容易繁殖,可以播种或根插,也可以在冬季平茬复壮,栽植成活率极高。它具有很强的根蘖能力,开拓立地,在固定和半固定沙地甚至采矿废弃地上也能生根,正常生长。可见,火炬树不仅可以广泛用于城乡景观建设,还可以用于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从一定意义上说,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增加了树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正因为如此,北京市林业局将火炬树列为山区造林的主要6个灌木树种之一。

  火炬树既然具有如此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景观价值,为什么还会遭受“大量种植凶多吉少”的匪议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火炬树是引种的外来树种,人们对它缺乏认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应用外来树种呢?

  一个树种,当它被引种栽培在其自然分布区(过去和现在的)以外的地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时,在新的栽培区则被称为外来树种。外来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广泛应用于人工林营建,退化土地恢复和景观建设,世界上成功地引种和应用外来树种的例证不胜枚举。中国成功引种原产南美的橡胶树打破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封锁,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的橡胶工业;我国人工林的1/4是使用桉树、相思、南方松和欧美杨营建的,在西北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区大面积栽培的北美刺槐,在华东与华南沿海地区构筑“绿色长城”的澳洲木麻黄,都是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工程和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树种。新西兰大面积种植从美国引种的辐射松而实现了木材出口,拯救和保护了天然的温带雨林资源;巴西、南非成功引种澳大利亚桉树而使纸浆工业腾飞。英国仅有35种乡土树种,其中针叶树只有欧洲赤松和欧洲紫杉,然而,从英格兰到苏格兰,随处可见450多种引种于世界各地的外来树种,广植于街道庭园。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正是因为从北半球引种松柏和落叶阔叶树,与乡土树种桉树和相思相间配置,才得以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拒绝肯塔鸡和麦当劳,我们能够拒绝外来树种吗?

  然而,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某些外来树种可能会表现出生物入侵性。因此,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签署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8条,号召签约国“要防止引种、控制和消除那些对生态系统、栖息地或物种产生威胁的外来种”。具体地说,外来的入侵物种的生物入侵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占据乡土物种的栖息地,从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其二,与亲缘相近的乡土物种或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渗透产生遗传侵蚀;第三,对传统美学和文化观念的影响。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外来的入侵物种就会对引种栽培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与文化产生影响。如果只看到外来入侵物种的负面影响,有些人则会谈虎变色,似乎所有引入的外来种都具有入侵性,都是“凶多吉少”,其实不然。例如,木麻黄在夏威夷被列为有害的外来入侵种,可是在我国引种栽培尽管一个世纪之久,但是一直不能自然更新,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更新仍然是尚未攻克的研究课题。相类似地,黑荆树是优质栲胶的原料树种,在南非是失去控制的“绿癌”,而在我国的生长一直不如人意。那么,火炬树呢?火炬树引种到中国的半个世纪以来,尚未见有任何逃逸人工生态系统而失去控制的案例发生,亦未见任何有关其入侵性的研究报道。如果用生物入侵的标准和指标来衡量,很显然,火炬树不是外来的入侵种,尽管它已经驯化。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生物入侵的研究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所记录的443种入侵性的木本植物,其中没有火炬树。既然如此,难道火炬树不正是林学家和生态学家踏破铁鞋而寻匿,用以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土地退化地区的植被重建与恢复的优良树种吗?由此可见,正确地判断一个外来树种是否具有入侵性,一定不能离开具体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目前,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正在承担和执行对我国引种的外来树种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估的国家课题,并将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外来树种生物学入侵的预警预报系统。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绿化造林和环境建设不仅对北京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还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安全以及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北京市政府决定把北京建成清洁优美、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为此,“十五”期间实施首都林业10大重点工程,创造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游憩效益和经济效益,融生态、文化、科学和艺术于一体,创造以人为本,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生存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市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的树种选择应该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所选择的树种必须适应北京地区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特别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来树种;第二,必须满足城市建设发展和都市社会人群对于生存环境愈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