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染红叶,秀水映青山。在党的“十六大”隆重开幕的喜庆日子里,黄山脚下,太平湖畔迎来了首都北京和安徽省会合肥的一批尊贵客人,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院院长、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教授,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艾恩·亨特博士,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春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首萌等领导和专家专程来到黄山太平,出席国际竹藤中心黄山太平基地的开工典礼。
11月8日,位于安徽省合黄公路103省道秀湖山庄2000米长路段两侧,数百面彩旗迎风招展,典礼现场数十个庆贺花篮有序排列,喜不胜收;“创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世界”的鲜红标语格外耀眼醒目;悬挂于主席台左侧的一幅幅宏伟蓝图展示着基地美好灿烂的明天。上午10时,领导、专家步入现场,当江泽慧院长宣布国际竹藤中心黄山太平基地工程正式开工时,音乐骤起,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大家喜形于色,典礼气氛达到高潮,随着挖掘机高扬起第一铲泥土倒入装载机时,人们又是一阵欢呼。
国际竹藤中心黄山太平基地是国家批准的“竹藤与花卉种质资源保存库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对竹子和花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和保护。工程将新建竹类和花卉种质资源库560亩。项目建成后,可收集保存竹类种质资源150种、1500份,花卉种质资源100种、1000份。国际竹藤组织是由我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共同发起、总部设在中国的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1997年成立以来,成员国遍布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40个国家,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改善环境为己任,为世界竹藤资源和竹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与赞赏。
江院长在开工典礼上指出,中国政府对竹藤与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抢救和研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快国际竹藤业的发展,深入开展竹藤培育技术、生物技术、加工利用技术的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经国家批准,2000年成立了国际竹藤中心,全力配合国际竹藤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国际竹藤中心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在“竹藤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特有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引进”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国际竹藤黄山太平基地的开工就是在安徽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顺利完成的。对此,她表示深切的谢意。
江院长强调,中国在国际上素有“竹子王国”之美誉,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竹子与华夏儿女结下不解之缘。千百年来,人们种竹、赏竹、用竹、爱竹、画竹、咏竹,借竹寓意,以竹抒情,留下了许多以竹为题的诗词丹青。古往今来,花已经成为人类亲密无间的伴侣,融入了生活,深入了文化,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先人赏花、爱花、咏花,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彩多姿的中华花文化。她坚信,在各级政府和专家的关心、支持下,中国的竹藤、花卉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春生副主任代表中共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一个优良的种质资源往往能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保护种质资源的本质就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基地落户安徽,是国家对安徽的极大关怀和厚爱,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际竹藤中心黄山太平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竹藤组织的重要科研和培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广泛地收集国内外大量的珍贵竹类和花卉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保护世界竹种及花卉资源,促进国际竹业、花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安徽和黄山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安徽“两山一湖”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