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全国防沙治沙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我院沙林中心获部门和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卢琦研究员获部门和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时间:2002-06-17 来源:新闻中心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6月17日,全国防沙治沙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出席了大会,并为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关君蔚院士等十人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民政府等十个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单位颁奖。

  表彰会上我院沙林中心荣获部门和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我院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院科技处副处长卢琦研究员荣获部门和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会议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周生贤局长在大会上作了《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周局长概括了防沙治沙英雄模范人物和标兵单位具有的“沙害不除,战斗不止,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共同品德和精神;列举了在榜样的带动下,经过长期的奋斗,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分析了我们当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肩负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态的双重任务。他说:加快新时期我国防沙治沙步伐,需要我们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治沙英雄和标兵任务的先进事迹,学习和弘扬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以坚定的信心和旺盛的热情投身到防沙治沙的事业中去,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态度,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今年是江泽民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五周年,6月17日又是我们迎来的第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隆重表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长期奋战在防沙治沙第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和鼓励。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当今人类面临诸多生态和环境中最为严重的灾难,据统计,沙尘暴的频率在不断加快: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进入本世纪后,沙尘暴仍呈逐年递增趋势,防沙治沙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沙化土地174.3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其中,有52.9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有可能恢复其原有的林草植被面貌。另外,还有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明显沙化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当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已经形成。世界银行的专家称,中国是世界上实际荒漠化土地占潜在荒漠化土地比例最高的国家。据调查,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大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进入90年代后,土地沙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50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已经有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海南省的面积。由于沙漠化的扩展,给沙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困难。据专家估计,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部5省1996年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一些地区还形成了生态难民,仅青海省由于沙化破坏了人类生存条件,迁移生态难民就达20多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的沙漠化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步,已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生存空间和生态安全,甚至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生态警示教育,以唤起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调动起广大群众防沙治沙的积极性,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家园而不懈奋斗。

  为此,在表彰会上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向全国广大工会会员、团员青年和妇女发出如下倡议: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参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营造绿色家园;制止破坏行为,用法律为防沙治沙事业保驾护航;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还祖国一片蓝天;人人行动起来,为绿色奥运作贡献。防沙治沙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并肩,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投入到防沙治沙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祖国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王建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