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侨联、山东东营市委和东营市林业局邀请,6月26~28日,我院由洪菊生、杨继镐、王雁组成专家小组,赴东营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东营市委副书记李永健、副市长杨志良、林业局副局长李召法等与专家们进行了交谈,他们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专家们能为东营的林业发展献计献策。
东营市是1983年成立的新兴石油港口城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带。辖三县二区,土地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6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2万人。黄河流经本市全长138公里,海岸线全长350.3公里。东营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地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木本植物136种,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面积15.3万公顷,保护区内有各类野生动物1524种。由于黄河冲积,东营市每年都有新的土地在增长,但市境内半数以上的土壤,其一米土体含盐量在0.2%以上,加之春秋两季降水少,蒸发量大,形成了一年两度的返盐高峰,是农业和林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此次专家组考察主要是围绕东营林业局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如盐碱地改良及良种选育和引种,部分人工刺槐林死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用材林基地建设,以及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建议等。专家组先后考察了东青路域绿化、大王林网、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盐生植物园、珍果园、人工刺槐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胜利干渠绿化工程、沿海地貌、冬枣示范园及城市绿化等。考察中专家们一致认为,东营市林业建设成绩很大,在盐碱地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系统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这对东营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察结束后,专家组与东营市林业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市林业局的领导向专家们介绍了东营市林业发展概况和今后设想,恳请专家们提出宝贵意见。专家组组长洪菊生就考察情况,结合当地实际,对东营市林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百万亩生态防护林项目要分解为定位明确的具体项目,如沿海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湿地保护等,这样有利于项目的申报;②立足当地优势,开发盐碱地产业。盐碱地多不是坏事,对盐碱植物的开发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③加强基础工作,对全市土地进行土壤调查,按盐碱程度划分小班,便于因地制宜,分类造林;④防护林建设要整体布局,多层造林,实行封造结合,乔灌草结合,经济与生态结合;⑤部分刺槐林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白蚁危害,解决的办法还是以老树更新,分段进行为好;⑥四旁绿化中,村旁绿化是薄弱点,要全面推行村庄绿化,做好了可以增加用材林面积;⑦造林要实施定向培育,如白腊,材质可做贴面材、家具等,在选种和栽培技术就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杨继镐研究员、王雁博士也就盐碱地改良和城市绿化规划提出了建议。市林业局的领导表示,这些建议开阔了他们的思路,起到了指导作用。
东营之行,时间短,考察内容多,专家们不辞辛苦,白天考察,晚上看资料,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