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院常务副院长张守攻受院分党组的委托,在我院2002年工作会议上总结了2001年的工作,安排落实2002年的工作。
张守攻说,2001年是“十五”开局之年,全院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推动了全院改革、创新和产业化等各项工作,为六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将中国林科院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全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院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于去年11月份得到了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的联合批复,标志着我院分类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稳步推进的新阶段。按照“全面启动,整体推进,稳步实施,分步到位”的原则,分5个阶段、10个单元、60项工作确定了全院分类改革实施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制定了配套改革文件及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其中,第一批出台的7项制度中,拟以国家林业局名义下发的5项制度,已经局科技体制工作小组审议并获得原则同意,暂以院的名义印发给个所中心试行。国家林业局及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对我院分类改革继续予以了大力的支持,调整了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同意在我院6个实验基地建立部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实验基地和产业基地建设,为个研究所、中心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科技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科研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2001年,全院共承担纵向课题达430多项、横向课题197项,共获得91项研究成果。其中,林木菌根化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鉴定重大成果17项,发表科技论文500篇,发表科技专(译)著47部。
二是全院近千余名科技人员在不同层面上参与了六大工程的建设。他们一方面积极参与工程的科技支撑方案的制定,针对工程的需要,整合“九五”科技成果,结合试点工程,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另一方面,围绕国家林业局重点工作,如数字林业、种质资源库等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与7个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全面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又先后与青海、湖南、四川浙江等六个省签定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确定了省院合作项目50余项,进一步扩大了对外服务领域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三是科技产业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一批新的产业化项目。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云南特色生物资源工程技术中心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建设的兰州中林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国林竹藤公司均已初具规模生产条件,热林中心、亚林中心、沙林中心、亚林所、中林绿源公司也分别建成了一批种苗花卉基地。经过筛选,又有15项成果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学习、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五大建设,推动院分类改革为重点,认真贯彻《中国林科院“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国家机关在京直属科研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坚持“一岗双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在院分类改革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院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与“法轮功”作斗争,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院所文化建设,形成了宣传党的理想信念和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全院各个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继续受到所在各级政府的表彰,京区大院连续第十五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
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件建设和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绩。
在总结我院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张守攻还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如部分职工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需不断提高、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付诸实践,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优秀的产业工人人才短缺、以核心企业和名牌产品为基础的企业集团还没有建立,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对加入WTO 后我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和准备工作仍急待加强。
按照江院长主题报告所确定的2002年全院工作的主要任务,我院2002年将围绕“一个主题、两个重点、三项工作”狠抓落实,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今年分类改革任务的完成。 2、 强化科技创新,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 加快林业高科技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科技产业。 4、 继续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队伍建设。 5、 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与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推进林业科技国际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6、 建立和完善我院的现代科技管理制度体系,着力提升管理水平。 7、 切实加强“两手抓”,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科技改革与发展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张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