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R,非激素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直接溶于水,是王涛院士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研制出的ABT继代产品。据悉,7年来,在31个省(区、市)进行了广泛的示范试验,总面积约353.7万公顷,产生经济效益达32.4亿元。从各地多年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应用GGR6号处理农作物,增产10%-15%,投入产出比为1:10-1:30;应用GGR6、7、8、10号处理园艺和经济植物可提高成活率13%―30%,投入产出比为1:10-1:40;GGR6、7、8号用于植物扦插育苗、播种育苗、飞机播种和植树造林可提高成活率8%-50%,投入产出比为1:7-1:50。 1月16日,国家林业局社会林业研究发展中心和我院ABT研究开发中心在京召开了中国社会林业工程暨ABT与GGR技术创新全国代表会议。
出席大会的有来自29个省(区、市)250多位代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科技部副秘书长鹿大汉、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刘于鹤到会并讲话。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副主任蔡延松也出席了会议。大会由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我院院长江泽慧主持。
李育材在会上说,刚刚过去的2001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使林业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他强调,2001年是我国实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起步之年。全国林业职工正全力以赴实施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要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努力尽快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并进一步指出,王涛院士将ABT事业第三次创业的重点放在社会林业工程研究上,从宏观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新世纪中国林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林业社会化的基础。它的实施必将引导全社会根据国家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参与森林和生态的保护、恢复和建设。请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希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科技工作者,更加积极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来,为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王建兰据1月21日《中国绿色时报》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