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抗疫纪实】发挥小语种专业特长 为境外捐赠物资插上翅膀
时间:2020-03-09 来源:科信所 文字: 图片: 编辑:songp 点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外政府企业、海外华人华侨、民间组织等机构和个人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中国抗击疫情,捐助了大量防疫物资。短时间内从世界各国涌入的大批捐赠物品,在客观上给各地海关和受赠机构带来了很大压力。部分境外捐赠的防疫物资,特别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捐赠,由于无法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产品说明的中文翻译件,不得不暂时滞留。

为帮助境外捐赠物资尽快通关和调配,科信所女职工李茗利用德语专业特长,自愿加入了德语翻译志愿者群,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同翻译资料,为国外援助产品提供中文身份证明,用自己的专长为一线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翻译一款德国透析纸的产品说明。作为一种医疗特种用纸,透析纸因其阻菌性、透气性能好和强度高而广泛应用于口罩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中。万事开头难,虽然李茗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林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但如此细分领域的技术内容还是头一次遇到。为了了解这种产品的生产流程、用途和原理,她先是通过院里免费开放的图书馆数据库查询了相关的中文论文和标准,对其关键技术指标有了基本认识。在翻译过程中,一些专业词汇并没有中文译法,就先在权威的德英词典上查询英文释义,再通过英文词汇查询中文释义。一边探索,一边修正,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随着翻译的逐步推进,效率也稳步提高。每天翻译任务完成后都会认真梳理一遍词汇表,并和群里的志愿者们共享,寸积铢累使后续的工作更加顺畅。

短短2周多的时间,她先后翻译了多个品类防疫物资的技术标准、制造厂商许可、医疗器械注册证明、检测报告和使用说明。高峰时每日要完成5000余字的专业材料翻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整理完词汇表已是夜深人静。每当又翻译完一份资料,她心里就会暗暗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要再接再厉,她说:“加班加点都没什么,早提交一份翻译件,也许就能使一批满载着爱心的捐赠品早些送到急需要它们的第一线。”

从正月初十开始,按照所里的工作安排,李茗开始了居家在线办公。节省出来的三小时通勤时间以及晚上的业余时间,她全部用来翻译资料,为防疫物资运送抢时间。深深的责任感让她每天都斗志昂扬,迎接一份又一份文件,用自己的劳动传递着国界和语言无法阻碍的人间大爱。她说”虽然我没有身处一线,但我觉得自己也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名士兵”。

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常见品类防疫物资德语标准文件的翻译校对基本完成,相关资质证明和质量检测文件等也分门别类形成了固定格式的模板,为各类产品的标准识别和相关文件的快速准确翻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三月,全国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下降,武汉的治愈人数也在节节攀升。李茗的小伙伴给她发消息:“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再去趟武汉,看看这个为之战斗过的地方!”她笑着回复:“明年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召开,到时候我带你去看东湖!”“一言为定!”(科信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