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积极动员和倡议亚林所专家为疫情下春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确保精准帮扶不松懈。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亚林所各民主党派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助力春耕生产、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不忘合作初心,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使命与担当,确保林业生产和扶贫任务顺利推进。
近日,林木遗传育种首席专家周志春研究员被浙江省兰溪市苗圃和建德市林业总场等生产一线热火朝天的干劲深深地打动了。从“武汉封城”的第一刻起,周志春就意识到肺炎疫情可能会给年后林业科研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于是提前结束春节假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与国家林木良种基地、省级保障性苗圃等十九个基地逐个打电话,指导基地马尾松、木荷、赤皮青冈等容器苗管理和培育工作,编写《抗击疫情支撑春季农业生产技术-马尾松种子园矮化丰产、容器育苗和高效培育》发放各基地,并指导木荷和赤皮青冈嫁接1万多株。经过精心安排和不懈努力,目前已完成年度造林、嫁接计划任务的70%。
木荷作为浙江省百万亩造林计划主栽阔叶树种之一,为有效支撑木荷栽培,周志春指导团队成员及时撰写《木荷林疫后栽培技术要点》,从栽培模式、种植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为一线生产恢复提供了很大帮助。为了不错过季节,浙江龙泉市良种基地有时晚上还挑灯开展木荷嫁接。
疫情期间正值笋用林竹笋采收及林地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气温回升、竹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阶段,突发的肺炎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笋用竹林培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的进程和效果。疫情发生后,竹类资源与利用专家谢锦忠研究员组织编写了《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竹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要点》等技术手册,有力地支撑、指导各地开展竹荪栽培的基质发酵和大球盖菇的水分管理与采收、储存和销售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专家舒金平博士及时提出《笋用林疫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针对竹林金针虫、竹笋夜蛾、竹笋象、竹螟、竹卵圆蝽、竹煤污病等主要笋用林病虫害的防治提出科学指导意见,有效助力了林业生产一线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理。“舒博士,这种爆皮怎么处理?”“树干爆皮可能是某种病害,建议打磨糙皮,然后涂药”,“舒老师,这是什么情况?”“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与油茶树抗性下降有关,建议调整肥料追施结构”,他一直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线上帮助林农解决林木病虫害问题。
疫情尚未散去,油茶春种、田间管理及低产林改造已相继展开。万物种为先,油茶也不列外。油茶良种工作的好坏,事关整个油茶产业的成败。为了有效解决油茶春耕生产中良种选育与应用技术难题,经济林首席专家姚小华研究员组织编写了《油茶良种选育与应用技术》《油茶林疫后栽培管理等技术要点》等手册指导一线生产。姚小华说,在生产中,油茶良种选用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适地适树、选用审定良种、严格限定区域”;并强调了穗条生产基地与技术、油茶育苗技术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据了解,经过姚小华及其团队指导,目前各主产区的油茶产业春耕工作已经有序展开,仅贵州省玉屏县一个油茶育苗基地,每天可为附近不便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100余个工位,人均一天收入可达到150元,疫情期间为贫困农户家庭的经济来源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下一步,亚林所将继续做好统战工作,发挥林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团结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携手前进,贡献自己的“战”疫力量,为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王桐、杨莹莹、王舒琦/亚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