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专家——纪念郑万钧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与会领导和嘉宾等参观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专家——纪念郑万钧先生诞辰120周年主题展”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林草科技工作者担当作为,6月21日上午,由中国林科院和南京林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专家——纪念郑万钧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北京会场)在京召开。原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副司长宋红竹、人事司教育培训处处长张明吉出席会议,宋红竹作了发言。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分别通过书面和视频方式表达了对郑万钧先生的缅怀。郑万钧先生家属郑锋等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发言。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维林和中国林科院院长储富祥分别致辞。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作总结发言。会议由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陈幸良主持。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怀我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发表了关于科学家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恰逢我国著名林学家郑万钧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林科院和南京林业大学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就是要通过缅怀郑万钧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进一步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林草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努力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争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林草真博士、真专家。
会议回顾了郑万钧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科学精神,郑万钧先生把自己人生中十分重要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林科院和南京林业大学,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林业事业。并强调,郑万钧先生是崇高的爱国者、杰出的科学家、卓越的教育家、优秀的领导者,他一生心系国家,怀揣着对国家林业事业的执着追求,把自己融入到国家命运之中,选择了科教兴林的实业报国之路。他和胡先骕先生联合发表命名水杉新种,并推动中国林业科学走向世界,成就了中国水杉外交的一篇篇佳话。他求真务实,为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坚持到崇山峻岭、原始森林里去开展野外考察,足迹遍布祖国山川大地。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组织编写的《中国树木志》等鸿篇巨著,填补了林业科研领域很多空白,为我国植物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诲人不倦,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使命,不仅桃李满天下,更是为新中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林业人才。他引领推动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建设发展,奠定了林业科学牢固基石,为林业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科学基因,影响深远。
会议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家也走在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科技强国的力量,广大林草科技工作者要胸怀以林报国的远大抱负,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涵养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争当党和国家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要对标对表郑万钧等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贡献,找不足、补差距,不断在科技支撑林草高质量发展中攀登科学高峰。尤其是在“三北”工程建设、大规模国土绿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等方面要不断丰富理论基础,勇于开拓创新,结硕果累累的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科技支撑作用。
会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是要提高站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顾全大局,时刻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围绕“三北”工程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家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在科技创新上当主攻,在前沿技术研发上打头阵,全面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三是要狠下苦功,锚定问题方向深耕不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锚定一个方向,努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发挥自身的一份作用。四是要注重实践,积极到一线建功立业,争做守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名绿色卫士、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名科技先锋、核心技术攻关的一名破题人,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会上,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于文吉研究员,院青年领军人才符利勇研究员、院青年领军人才陆俊锟研究员,以及中国林科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陈仕友围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专家”主题,结合郑万钧先生的科学精神故事作了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领导和嘉宾等参观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专家——纪念郑万钧先生诞辰120周年主题展”。
中国林科院各所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老中青科学家代表和研究生代表,院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北京参加会议活动,京外单位通过视频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