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
中国林科院木材古DNA技术助力我国深海考古重大发现
时间:2023-11-15 来源:木工所 拟稿人:焦立超 陆杨 图片:焦立超 陆杨 审核人: 责任编辑:赵健宇 点击:

图1: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区原木(图源/央视新闻报道)

图二:二号沉船原木样品

图三:深海考古木材样品DNA提取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依托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建的“木材考古联合实验室”平台,顺利完成我国深海考古重大发现——“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中二号沉船(明弘治年间)原木样品的鉴定工作。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殷亚方研究员团队采用木材解剖学和分子考古学方法,经木材DNA提取、液相杂交捕获、测序、参考基因组比对和基因组序列组装、系统发育树构建,综合形态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考古学等技术手段,确定样品为柿科(Ebenaceae)柿属乌木(Diospyros ebenumKoenig ex Retz.),该树种主要生长在季节性干旱热带地区,自然分布地区包括斯里兰卡,印度的南部、安达曼群岛以及尼科巴群岛。本批次样品外观形貌及细胞壁结构较完整,木材保存状态良好。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原木样品木材科学信息的获取对深入理解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阐释我国海洋文明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自1972年承担“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木质文物保护项目以来,先后开展了包括故宫、山海关、布达拉宫、开善寺、应县木塔、浙江良渚遗址、井头山遗址、马王堆汉墓、北京老山汉墓、大葆台汉墓、“南海Ⅰ号”沉船、小白礁Ⅰ号沉船及长江口Ⅱ号沉船等重要木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目前已成功构建木材古DNA技术体系,先后完成故宫楠木建筑构件、应县木塔承重构件、良渚遗址木器物、南海I号沉船船板等木材树种精准鉴定,同时在考古木材的保存状况评估、水分控制、加固与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我国木质文化遗产领域科技考古的进步。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于2022年10月被发现,位于海南本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约1500米深的南海海域,其中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为码放有序的初加工原木堆积,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是我国深海考古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