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万物竞发的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教育活动在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昆虫多样性监测研究科普基地”--江苏大溪港湿地公园展开。4月19日,青少年化身“时空探索者”,穿梭于历史与生物学的奇妙世界,在“植物与昆虫的千年契约”主题活动中,开启了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生态课堂。探寻生态系统协同进化与人类文明策略智慧的深层联结,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生态启蒙之旅。
活动以“吴国变法启示录”拉开序幕。老师创新性将国家治理与生态系统进行类比,通过“昭关逃亡”情景剧和“吴国改革推演”沙盘模拟,引导青少年发现制度设计与生态系统的共性。
亿万年契约解码
森环森保所昆虫专家李国宏老师引领孩子们进入“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密码”探索之旅。生动地讲解了传粉昆虫身体结构与植物花粉形态,孩子们惊叹于植物与昆虫间协作的自然智慧。在绘制“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时间轴”时,大家跟随老师梳理出昆虫与植物从简单接触到精密互惠的数亿年进化历程,深入理解互利共生、性状共塑等科学内核,认识到传粉昆虫对维系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份历经亿万年考验的生存契约,是生物多样性存续的基石,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教科书。
湿地生态侦查:野外生物多样性实证课堂
在湿地探秘环节,李老师带领孩子们化身“小小自然侦探”,野外探索发现众多昆虫“居民”。花丛间,食蚜蝇穿梭于花朵,粉蝶与灰蝶翩跹起舞;枝叶上,草蛉宝宝--“蚜狮”在静候猎物,叶蝉则静伏于绿叶,瓢虫忙着守护绿植,天蛾幼虫贪婪啃食着叶片;而金龟子、象甲等藏于枝条背后与小小侦查员躲猫猫。这场探秘之旅,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湿地昆虫的多样与奇妙。这种将宏观生态观察与微观行为记录结合的教学方式,让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得清晰可测。
跨时空的生态启示
夕阳下的课程总结环节,历史竹简与生物图谱在专业导师引导下形成认知闭环。吴国变法中“环境-制度-人才”的协同机制,与昆虫-植物“形态-行为-基因”的共进化规律,共同印证了复杂系统的生存法则。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启示我们,唯有敬畏自然规律,守护万物互联的生态系统,才能书写生态文明的崭新篇章,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