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联合江苏大溪港湿地公园,在“昆虫多样性监测研究科普基地”开展了主题为“虫族弱点与人性博弈论”的趋光昆虫科普活动。活动打破学科界限,以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独特视角,带领青少年深入观察夜行昆虫的趋光行为和拟态昆虫的生存策略,并将其与吴越争霸的历史谋略相联系,引导参与者在对比中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存逻辑,以及人性弱点与生存智慧的辩证关系。
历史老师以春秋时期吴越军事交锋为脉络,剖析生物与人类共通的生存法则。吴国(飞蛾族)的“趋光集结”对应吴王夫差被胜利欲望牵引的决策失误,如夫椒之战后忽视越国威胁而转向中原争霸;越国(舟蛾、竹节虫等)的“拟态隐身”暗合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策略,如通过经济改革与情报网络悄然积蓄力量。通过复原槜李之战“死士阵”战术、笠泽水战地图等场景,揭示生物拟态行为与人类战略智慧的相似性:舟蛾的形态伪装与勾践的韬光养晦,均是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进化。
森环森保所李国宏老师详细讲解了昆虫趋光性原理,并带领同学们利用汞灯诱集观测到天蛾、夜蛾、尺蛾、舟蛾、卷蛾、螟蛾等鳞翅目昆虫,以及喙丽金龟、瓢虫、伪叶甲、草蛉、盲蝽、叶蝉等物种,并发现水质指示昆虫——石蛾的活体样本,印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石蛾幼虫作为三大水质指示昆虫之一,其丝质巢穴的完整性印证了湿地水体清洁度;草蛉捕食蚜虫、瓢虫调控生态平衡的案例,展现昆虫群落的协同机制。
三大实景游戏将生态知识与历史谋略完美融合。“趋光集结”攻防战模拟昆虫对光源的争夺,每只“飞蛾”聚集代表吴国因欲望膨胀导致的资源消耗;“卧薪尝胆”的“拟态隐身”耐力赛,参与者亲身体验拟态昆虫的生存压力,隐喻勾践“十年生聚”的隐忍哲学;“笠泽水战”生态攻防,则以趣味方式警示人类活动对水生昆虫栖息地的影响。
本次活动以吴越争霸为历史坐标,以趋光性与拟态性为科学锚点,构建了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多维认知框架。当孩子们目睹蛾类循着千年未变的趋光本能飞向光源,亦如看见历史长河中人类与欲望博弈的缩影。这场湿地课堂启示我们:正视弱点方能突破局限,敬畏自然才可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