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锑矿生态破坏区土壤基质改良材料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执行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时间:2023-10-23 来源:亚林所 拟稿人:郑怡晖 杜忠毓 肖江 图片:杜忠毓 审核人:田晓堃 责任编辑:张冉昊 王秋丽 点击:



10月15—17日,由亚林所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锑矿生态破坏区土壤基质改良材料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执行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专家组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侯红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冯秀娟研究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王海龙教授、南京大学顾雪元教授、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崔兴兰研究员、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赵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程红光副研究员组成。相关子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等共三十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课题负责人陈光才研究员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关键问题及研究内容、指标完成情况、课题总体进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整体介绍,五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针对其承担的子课题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各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后,对子课题组织及研究内容执行情况、课题成果凝练及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每个子课题汇报的内容及验收材料提出相关建议。会议进一步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成效,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努力方向,为后续课题的推进和绩效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锑矿生态破坏区土壤基质改良材料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执行推进会针对锑矿生态破坏区植被受损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以重建生态系统结构、提升生态功能为目标,开展土壤基质改良材料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系统研发。目前,课题研发土壤基质改良材料3种,优选出适宜锑矿区修复的植物和微生物资源20余种,完成了贵州晴隆、广西南丹和甘肃西和锑矿场地及周边的植被调查及生态受损特征分析,提出了贵州晴隆案例地修复的乔灌草植被配置模式并开展野外试验,构建了锑矿生态破坏区受损程度评估方法和体系,团体标准立项1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2篇,其中中科院1区6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