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亚林所6项浙江省林业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时间:2024-06-07 来源:亚林所 拟稿人:周方 张玮 图片:周方 审核人:田晓堃 责任编辑:赵健宇 点击:


6月4日,浙江省林业局组织专家对13项到期的浙江省林业科技项目进行了验收。亚林所本次有6个项目参加验收,其中省院合作项目3项、省本级推广项目3项。亚林所党委书记、所长吴红军等参加会议。

来自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所、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同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单位10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并审阅相关材料后,综合评议后,一致同意亚林所承担的6项浙江省林业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钱江源国家公园和黄公望森林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及保健效应”项目初步阐明了森林康养环境对人体保健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完成钱江源国家公园和黄公望森林公园森林康养资源与环境报告1份,构建了森林康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森林康养环境质量综合分级标准1套,研建森林康养环境分级指数网络发布系统1套。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森林康养实验示范基地6113亩。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编制了典型河湖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报告1份,研发了河湖湿地水污染源关键区和滨岸带污染削减植被构建技术、水源区水质强化净化技术,筛选适应浙江平原河网地区河湖滨岸带及人工湿地植物,提出湿地植被生态修复模式6个,编制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指南1项。建立了示范基地2处,总面积52.34公顷,示范基地水体氮磷负荷削减26.6%。

“钱塘江流域森林群落对沉降污染物的截留效益及功能提升技术”项目量化了流域范围内典型森林类型大气氮磷、重金属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典型森林植被对沉降污染物的截留净化作用,提出了森林截留效益提升策略,为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发表研究论文4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雷竹笋食味品质提升技术示范”项目建立了雷竹林示范基地2处,面积214亩。示范林平均年产竹笋1315 kg/亩,增产47.9%,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提升。举办技术培训班3期,受训人员163人次。技术辐射推广642亩。发表论文2篇,培养研究生1名。

“彩叶茶花新品种推广及应用示范”项目扩繁‘春江红叶微连’等彩叶茶花3.2万株,培育高干嫁接苗120株,筛选出‘耐冬’优良砧木品种1个,嫁接成活率98.5%。项目组在淳安建成盆栽、色块、矮蓠等景观应用示范场景3处;地栽和盆栽母树采穗圃2亩。编制企业标准1项,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35人。

“壳山核桃黑斑病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物理防治、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技术,提出薄壳山核桃黑斑病全程绿色防治技术1套。在金华和松阳建设薄壳山核桃黑斑病防治示范林372亩。举办培训班5期,受训人数362人次,编印《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手册》。发表文章1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