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国家林草局有关部署和中国林科院关于《高质量建设15个“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高地的通知》的文件要求,4月9-11日,“疏林草原植被恢复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工作对接会及技术培训班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以水定绿”治沙理念,推进“三北”工程科技创新,助力“两大沙地”歼灭战取得实效。
多方联动,构建治沙新格局
4月9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所长王小艺、首席专家于澎涛等一行九人,与赤峰市林草局、翁旗林草局、克旗林草局、三峡集团等相关部门就“疏林草原植被恢复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工作展开深入对接。于澎涛研究员围绕“以水定绿”核心技术,针对集成创新中的关键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与三峡集团在技术需求与成果应用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王小艺副所长强调,要建立多方联动、互鉴交流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成果高质量产出。赤峰市林科所马晓军书记指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技术模式,为“十五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筑基,培育治沙生力军
4月10日举行的技术培训班,采用“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吸引来自赤峰市林草局、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各旗县林草单位的132名业务骨干参加。于澎涛研究员、王晖研究员和曾立雄研究员分别围绕“以水定绿”技术体系、碳达峰碳中和与森林贡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授课。随后,专家与学员一同前往翁牛特旗其白线治沙工程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实地交流。
赤峰市林草局党组成员、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主任吕景辉指出,本次培训班非常及时,破解了以往一线治沙主要靠经验,缺乏科学指导的困局,增强了基层林草技术人员对“以水定绿”理念的理解,提升了实操能力,参训学员普遍反映课程内容紧贴实际,培训效果显著。
科技引领,打造治沙新模式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干旱缺水,急需“以水定绿”为核心的“科学绿化”。然而,该区地质地貌复杂,类型多样,尚未有可落地的“以水定绿”成熟样板和配套技术。疏林草原植被恢复示范区科技高地针对此需求,基于“以水定绿”原则,从区域整体出发,依据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尤其是水分条件,进行示范区的植被恢复分区分类区划,评价其植被恢复潜力和恢复方向,并通过整合现有技术提出立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措施,形成区域可持续生态恢复的一揽子“以水定绿”技术,包括区域上的“以水定绿”技术、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以路治沙快速综合治理技术、退化榆树疏林草原健康修复模式、过密水源涵养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重点工程生态效益为导向的应用管理技术等。通过本次对接和培训,推动了“以水定绿”技术与“三北”工程深度融合,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一步明确,在当前防沙治沙工作中,如何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精准落实“以水定绿”。
本次工作对接会与技术培训班的顺利召开,标志着疏林草原植被恢复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进入实质性快速推进阶段。各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深化合作,坚持科学治沙、系统治理,以“水”作为约束因素,由点及面,破解科研与实践脱节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以水定绿”技术在更广范围内落地,为“三北”工程建设和生态恢复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