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6日,按照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安排并应“生物多样性国际组织”(Bioversity International,BI)邀请,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召开的“木材树种及来源识别”项目启动会暨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项目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瑞士和巴西的14位代表组成。 “木材树种及来源识别”项目旨在构建木材树种识别和地理来源的专家网络系统,建立木材识别信息数据库,确定木材树种和地理来源识别标准和实验室认证体系,为包括木材DNA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内的全球木材识别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搭建工作平台。 现有的传统木材识别技术目前无法实现木材“种”和“产地来源”的识别。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国际社会有望形成一套针对木材树种及来源有效识别的长效机制,从而遏制木材的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减少对木材进出口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指导委员会分别就全球木材识别专家网络系统建立、木材树种和地理来源识别的标准程序及实验室认证、木材识别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标准与共享机制、优先研究树种等主要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代表,殷亚方研究员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木材识别新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际合作,希望与更多国家建立长期的实质性合作研究,共同推进木材识别新技术成果在减少全球木材非法采伐方面的应用。 该项目主要由德国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资助,为期四年,计划每年召开一次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第一次指导委员会召开前,“生物多样性国际组织”还组织举办了“木材树种及来源识别”国际研讨会,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49位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