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长辉教授(前右)莅临我院热林所考察指导并做报告

热林所有关人员听取报告

在尖峰岭实验站考察

7月24日—29日,我院国际合作创新团队海外专家、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终身教授彭长辉博士莅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热林所)考察指导。 考察期间,彭教授听取了热林所周光益研究员、廖宝文研究员分别介绍南岭定位站和红树林定位站的建设情况及开展的研究工作。南岭定位站负责水、气、土、生等方向的主要研究成员向彭教授介绍了各自开展的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正在撰写的论文情况。彭教授和他的助手陈槐博士对正在撰写的论文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建议。彭教授作了题为“模拟森林生长、生产力和碳动态—从末次冰川期到未来”的学术报告。他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模型为例,概述了建模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他说,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可以拓展视野;作为管理工具,可以用于抉择;作为教育工具,则可以帮助理解气候变化。他利用气候、植被以及碳动态变化模型、森林生长及碳收支平衡模型、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模型等三方面的模型案例,形象地展示了模型在生态研究中的作用。并深入浅出、切合实际地就“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进行了讲座,使热林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得益非浅。 在廖宝文研究员和周光益研究员的陪同下彭教授还考察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定位站、尖峰岭热带林定位站和吊罗山热带雨林区等。对下一步合作研究事宜进行了商讨。 彭长辉教授简介: 主要任职: 加拿大首席科学家(Canada Research Chair -联邦政府荣誉职位), 魁北克大学终身教授和McGill大学兼职教授及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Lakehead大学兼职教授;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前任主席(2004-2006)。2005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20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评审专家(2005)。北京大学生态学系教育部国家实验室访问教授 (2001);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5);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应用生态学杂志》编辑、《中国科学通报》和《林业科学》海外特邀编辑和《植物生态学报》共同主编等。 主要成就: 1. 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的陆地古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在做博士论文期间(1992-1994年),首创和发展了根据古孢粉和多元分析的方法,重建欧洲陆地生态系统的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气候变化与陆地碳库的关系。 2. 估算和修正末次盛冰期(LGM)全球陆地的碳贮量;发展了新的数量方法;并采用最新的综合数据(CLIMAP),重建了LGM时期的陆地生态系统,并据此估算LGM时期全球陆地的碳库。估算结果与海洋的δ13C值十分吻合,从而修正了前面 (1990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两篇论文的结果。 3. 模型预测全球变化对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次对著名的Century模型在北方针叶林过渡样带(BFTCS)进行综合验证,并运用它预测全球温度和CO2浓度增加对北方针叶林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的影响,提出了温度和CO2变化对加拿大北方针叶林的生产力和碳库有“非线性”和“非叠加性”的新观点。 4. 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模型——三元生态系统模型 (TRIPLEX)。作为有代表性的混合模型之一, 三元生态系统模型巳经写入北美最有影响的《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 2004, by J.P. Kimmins) 教材之一. 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并于2005开始在中国应用与推广。 5. 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动态的空间格局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合作,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植被生产力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部分结果发表在“Science”等著名刊物上。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研究员合作, 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库以及人类活动(包括土地利用)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方面, 取得突破, 部分结果以封面文章在2003年“Global Change Biology”著名刊物上发表。 6.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 其中在Science (3篇)、PNAS (1篇) 、Global Change Biology (1), Global Biogeochem. Cycle (3)、Ecological Modelling (7)、Global & Planet. Change (2)、J. Biogeography (4)、Tellus (1) 和Quatern. Sci. Rev.(1) 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40余篇,被多种刊物邀请撰写综述性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Section 主席 (4 次) 和2005国际碳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 (5次),被邀请作学术报告70次。 7. 曾获得国内外奖励多次。2000、2002和2004年3次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科研奖励基金; 2002年获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2002年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Regent Rushmore Faculty CAREER Award) 奖励基金; 2003年加拿大首席科学家 (Canada Research Chair Award) 奖等奖励。并于2002年选入21世纪国际科学家名人录;不仅受到加拿大前总理 (Jean Christian) 的表彰和接见(2004年),还作为优秀留学生和华人代表,先后于1994年和2005 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对于青年们如何做人、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彭长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有自己的“五P”理念,他不仅自己在实践这一理念.也在用这个理念教育自己的学生。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分享这一理念,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一是Purpose,即目标明确。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有努力的方向。 二是Passion,即充满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兴趣,满怀热情,才能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永远不知疲倦地探索。 三是Practice,即努力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一切便无从谈起。 四是Principal,即坚持原则。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有违道德法纪和科学真理的事情,该坚持原则的时候要坚决坚持原则。 五是Partnership,即友好合作。单独的个体的力量总是势单力薄的.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倡导友好合作尤为重要。不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家庭、一个个体,合作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