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资源所积极参与国际林联亚洲和大洋洲区域会议
时间:2016-11-09 来源:资源所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遥感边会会场照片

资源所庞勇研究员做报告

资源所黄清麟研究员做报告

资源所雷相东研究员做报告

资源所刘宪钊副研究员展示的墙报获奖

10月24-27日,来自60多个国家的1000多位林学家、林务员、决策者,以“研究的作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完成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简称国际林联)亚洲和大洋洲区域大会各项议程。会议期间,资源所主办边会2个,7位专家在6个边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同时展示墙报2个,科研人员和研究生1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资源主办了“森林遥感活动”边会。由李增元副所长、庞勇研究员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Nicholas Coops教授共同主持。在会上,庞勇研究员介绍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和马来西亚地区多边合作的森林制图和变化分析成果,同时展示了资源所近年在林业遥感技术上取得的进展,尤其是综合机载遥感观测平台(CAF-LiCHy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引起了与会同行的广泛兴趣。

资源所参与主办了“建设可持续人工林之路—亚太区经验分享”边会。在会上王宏书记以“中国人工林:从FMU案例研究到国家可持续经营指南”为主题作了学术报告。

此外,资源所专家在多个边会上踊跃发言。陆元昌研究员在“多功能林或单一结构人工林,哪个能更好的贡献社会”边会上,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从综合分析与国内研究实例的角度对可持续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展开介绍;黄清麟研究员在“多学科的热带森林景观恢复研究”边会上,以我国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大敢FLR示范区基于群落水平的森林景观恢复研究为主题作了学术报告;刘宪钊副研究员以海南省热带山地次生林天然更新现状及可持续恢复策略为主题进行学术报告;在“东半球的非法采伐”边会上,邓广副研究员提出采用互联网和遥感技术,结合国产GF-1、GF-2卫星,通过中日以至东亚各国的国际合作,实现非法木材采集区域的监测和预警的设想;在“全球变化下的森林适应与恢复—亚洲与大洋洲展望”边会上,雷相东研究员以25年的数据为研究基础,以气候和稀伐因素对中国东北次生天然林落叶云冷杉个体树直径的生长和死亡的影响为主题作了学术报告。

在学术成果墙报展示环节,谭炳香研究员就GF-1卫星数据监测热带亚热带区域森林采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刘宪钊副研究员就我院热林中心森林多功能经营规划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并获得会议最佳墙报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