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2013年获北京市科委批准成立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以基础、应用基础科学等研究为主,并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北京市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湿地生态功能作用机理与效应、湿地退化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退化湿地水环境演变及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恢复研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等高层次湿地管理与研究人才,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科学指导,为国家湿地公约履约提供了科技支撑。
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有科研用房25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不断加强,现拥有仪器设备170余台,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实验室自运行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五年来,共鉴定成果10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5部;授权专利15项;共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实验室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创新研究团队,现有在编职工46人,合同制聘用人员46人。其中研究人员45人,技术人员0人,管理人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林业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第三届首都科技盛典科技人物、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中国林科院优秀青年创新人才3人。实验室与《国际湿地公约》、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荷兰屯特大学和台湾关渡自然公园等组织和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湿地研究团队具有敏锐的国际视角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立产学研合作,为实验室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提供基础。实验室科研成果为北京湿地的恢复、保护管理、宣传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典型示范,为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北京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