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来源于中国林科院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共同负责的国内第1个,亦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竹类合作项目。在竹林产量生态学和生态系统领域内,于3个产竹省4个具不同立地条件的试点,对毛竹林生物量、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毛竹林集约经营技术、施肥经济分析等4个方面的8项内容长期定位研究。首次采用生产力最小变异系数确定最适小区面积,筛选出不同起源毛竹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的新方法。较系统地探明毛竹林N、P、K、Ca、Mg等主要元素的循环规律,凋落物发生、分解及穿透水和杆流之养分输入。迳流和竹产品之养分输出的数量、特点及与经营措施间的关系和土壤养分。该项成果填补了竹林生态系统研究中部分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⑴确定合适的试验小区面积、田间试验设计、取样方法、肥量梯度,以使所开展的生物量、多因子集约经营技术、施肥经济分析等研究,既有足够的精度又能省工时并易操作。⑵尽可能包括竹林生态系统中养分输入、输出的主要来源。随机合理安置凋落物、穿透水、干流水收集器;各集叶斗间的CV小于15%,彻底分清小流域内外之迳流。
创新点:⑴首次通过多点长期定位综合研究,较系统地查明了竹林养分循环规律及其与经营措施间的关系。⑵首次采用序列统计及插孔刀切法研究竹林生物量、生产力最小变异系数确定最适小区面积和同一试验设计于多点开展多因子集约经营技术研究,节约试验经费1/3到1/2。⑶首次进行了不同用途竹林施肥经济分析。⑷探索了试验研究总结改进推广应用,将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适于国情的林业科研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