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奖成果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时间:2023-03-01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kxyj 点击:
主要完成人员:惠刚盈 刘文桢 赵中华 胡艳波 沈亚洲 张弓乔 郭小龙 吕寻 袁一超 石小龙
主要完成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庆阳市林业局
项目起止时间:1999-2015年
获  奖  情  况 :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以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恪守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法则,开展了以优化森林空间结构为手段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基于4株最近相邻木空间关系的森林结构优化技术,简称为“结构化森林经营”。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特征可以表述为,用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森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状态,用林分自然度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用林分经营迫切性指数确定森林经营方向,用空间结构参数指导林分结构调整,即以描述林木水平分布均匀性的角尺度调整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以反映树种多样性与种间隔离程度的混交度调整树种空间隔离程度,以体现林木竞争态势的大小比数调整树种竞争关系,以表达林木拥挤程度的密集度调整林木的拥挤程度,用“一杆秤”即健康森林的结构特征实时度量经营效果。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至2005年的基础理论研究阶段,重点开展了森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解决了如何量化分析森林空间结构,如何有效获取结构信息,如何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指导森林经营等问题;第二阶段为2005年至2009年的结构化森林经营中试阶段,验证结构化森林经营可行性,并进行完善熟化,系统提出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森林经营技术;第三个阶段为2009年至2015年的结构化森林经营推广应用阶段,在小陇山、子午岭和白龙江等林区开展推广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操作简单、可行性强,能明显改善林分健康状况,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促进森林多种效益协调发挥。

        在甘肃主要林区开展了大面积结构化经营试验与示范,建立长期定位监测样地95块,试验示范林面积5360亩,推广总面积9万余亩,培训基层技术骨干600余人。目前已有85个学习参观团900余人次赴甘肃小陇山结构化森林经营示范区观摩学习,《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和《中国科学报》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60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研究成果已被载入森林经理和森林培育研究生教材,被国内337篇相关专业的硕博论文和839篇学术论文采用。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和EI收录文章1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软件登记权2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