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冠型杨树团状造林丰产栽培模式以1号和2号模式为例。
窄冠型杨树团状造林丰产栽培模式的产材指标
编 号培 养
目 标
株行距
(m)
每 亩
株 数
(株)
主 伐
年 龄
(年)
设 计 的 产 材 指 标
树 高
(m)
胸 径
(cm)
平均单株蓄积 (m3)
每 亩 蓄 积
(m3/亩)
年 均 每 亩 蓄 积 生长量(m3/亩.年)
1
大径胶合板材
22×33.3
6
12
25
40
1.0
6.0
0.5
2
大径胶合板材
15×22.2
6
12
25
40
1.0
12.0
1.0

1号窄冠型杨树团状造林丰产栽培模式示意图
(一亩农田,种一团,6株杨树)
杨树团状配置如上图所示:我们推荐6 株/1团/1亩的模式,树团间距 20×33.3米,便于农业机械工作,树团内杨树的株行距为3×3 米。杨树团占地 18平方米,加上树团的周边影响面积12平方米。每亩树团占用农田 30平方米,只占农田面积的1/22。如果愿要树多,可以选用每亩2树团的配置,即12株/2团/亩(树团间距 15 × 22.2 米)。
20 ×33.3 米的树团间距是标准的,由于农户承包地的宽窄多变,必须随地界调节树团的横向和纵向间距。例如,选定种树团的地界在18米处,则树团的横向间距地定为 18 米,纵向间距应定为37米,( 18 × 37 米)。如果选定的地界在40 米处,则树团的横向间距地定为 40米,纵向树团间距地定为16.65米( 40 × 16.65米)。因此,树团的间距不必机械地统一,可以随地界而多变。为了使相邻的农户分享利益,树团必须跨地界栽植,每侧3株。
苗木品种:选用适合树团条件的窄冠型的杨树品种,窄冠白杨1号,3号,窄冠黑青杨6号,31号,70号,窄冠黑杨1号,2号,11号(参考第63 -69问答),以及107杨和108杨。
苗木规格: 2根1干苗或1根1干苗,苗高 4 米,胸径:2.5 -3厘米,, 无病虫害,起苗时强度修枝。起苗后。苗木要防止风干失水。造林前,苗木基部80厘米浸水4-5天。苗木在造林地应该及时假植。
整地和栽植: 为间作农作物全面翻耕土地。植树穴规格:80×80×80 厘米,栽植深度:80厘米。窄冠白杨1号,3号的栽植深度为 40 厘米。
造林时间:3月中旬到4月初清明节前。
农林间作:全轮伐期间作,12年,杨树与两侧农作物的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
中耕除草:头两年,每年2次,以后每年1次,到第10年为止。
灌 溉:结合农林间作(如小麦和玉米)进行灌溉,每年3 - 4次。
施 肥:基 肥: 造林时每株施10 公斤农家肥和0.5 公斤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追肥:造林当年不追肥,第二年,每株施0.3公斤尿素和0.3公斤复合肥。以后每隔一年施肥一次,第 4、6、8、10年, 每年每株施0.5公斤尿素和0.5公斤复合肥。
修枝:间伐1/2的小径间伐木,不需要修枝, 3 × 5 m、2 × 8 m和3 × 6 m 株行距,实行隔株间伐,确定的间伐木, 不修枝,仅对确定的保留木修枝。第1-6年,修去与中央领导枝竞争的顶部竞争枝,以及8米以下的粗大枝和下部侧枝,保证8米以下的主干直径 10 cm以外无节,形成通直无节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