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团的形状、大小和株数我们曾经作过试验,种植三角形(3株/团)、正方形(4株/团)、五角形(5株/团)和长方形(6株/团),四种形状的树团。三角形树团(3株/团)和正方形树团(4株/团),对杨树受光和生长比较有利,但是株数较少;五角形树团(5株/团),定点种植麻烦。长方形树团(6株/团),每团株数较多,作者认为比较适用。
树团内杨树的株行距杨树的定向培育目标是大径胶合板材。根据树团杨树有边行优势、生产大径材的需要和节约土地的原则,树团内杨树的株行距,以3×3m为宜。
杨树品种为了减轻“胁地”,应该采用窄冠型品种:窄冠白杨1号,3号,窄冠型黑青杨6号,31号,70号,窄冠黑杨1号,2号,11号,以及107杨,108杨。
杨树团配置方案作者曾经设计和种植过不同配置的杨树树团,树团间距不同,每亩株数也不同。选出以下两种方案供参考。
(1)每亩1团6株杨树团状配置方案 树团间距:20×33.3 m。以107杨为例。轮伐期:12年,培养目标:大径胶合板材,目标径级:40厘m,下段8m主干产出通直、无节的大径胶合板材,中段和上段产出小径材,作造纸原料。年均每亩蓄积生长产量定为0.5 m3/年.亩。
6 株/1团/1亩的树团配置,树团间距 20×33.3 m,便于农业机械工作。杨树树团四周一m以外种农作物,因此一个树团的面积为40m2(5×8m),占农田总面积的1/16.5。在40平方米上培育6株大径杨树,平均每株占地6.7 m2。这是生产小径材的最小营养面积。杨树树团用小径材的营养面积(2×3 m)生产大径材。一般生产大径材每株至少需要30m2营养面积。由此可见,树团杨树大大节约土地,节省77.7%的土地,经济效益显著。
树团的集约栽培措施: 每亩40 平方米的树团,松土除草结合农作物进行,每年2-3次。灌溉结合农作物进行,每年3- 5次,一般小麦要浇水3次,接着种玉m要浇水2次。施肥:造林时每株施农家肥10公斤,磷酸二铵0.5 kg,作基肥 ;头两年不追肥,第3年起,每隔一年,追肥一次,每株施尿素0.5 kg,复合肥0.5 kg,全轮伐期共追肥5次。
植树穴规格:0.8× 0.8×0.8 m或1×1×1 m。为了减轻杨树根系与农作物的竞争,采用深栽。栽植的杨树的根茎低于地平面20 cm,栽植深度 60 cm或 80 cm; 白杨派杨树栽植深度 35 cm。树穴之间挖沟相通,便于浇透水。随着杨树长大,扩大树盘面积到 40 平方m。取树穴四周的土,在树盘边上筑埂,增加灌水量。
由于与农作物长期共存,全轮伐期杨树都能享受农田优越的水肥条件,以及优越的光照条件,因此能实现优质高产。根据以往的栽培经验,可做以下 12 年主伐产出预测:树高25m, 胸径40cm, 单株蓄积1.0 m3,每亩蓄积6.0 m3,年均蓄积生长量0.5(m3/亩)。按照 2007 -2008年优质杨树大径材 1000元/m3计算,每亩40 m2上6株杨树,每年可以增加500元收入,平均每株杨树一年增加 80 多元收入。 在对农业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每年每亩增收500元,应是不错的效益。
20 ×33.3 m的树团间距是标准的,由于农户承包地块的宽窄多变,树团的横向和纵向的间距可以随地界调节。如果农户的地界在37 m处,则树团的横向间距增为37m,纵向间距减为18 m,( 18 × 37 m)。如果选定的地界在29 m处,则树团的横向间距为 29m,纵向树团间距为23m(23 × 29m)。因此,树团的间距不必机械地统一,可以随地界而变。为了使相邻的农户分享利益,树团必须跨地界栽植,每侧3株。

杨树团状造林示意图 (一亩农田种一团,6株杨树)
(2)每亩2团12株杨树团状配置方案 如果愿要树多,可以每亩种2树团,每团6株杨树,每亩种植12株杨树,树团间距:15×22.2 米。其他各项内容与以上(1)相同。
(3)每亩6株杨树短行(或断行)配置方案 如果农民嫌5m宽的的树团在农田中妨碍机械耕作和收获,可以采用变通方法, 将6株树团改为20m的短行(株距4m),形成 20 × 33.3 m的网格。这种方案虽然便于耕作,但是杨树与农作物的接触面增加一倍,“胁地” 副作用也相应增加。采用与否,可权衡利弊。

杨树短行造林示意图 (一亩农田,种一短行,6株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