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对空间、光照、水、肥等条件的需求量比较高,而人给杨树的供应量比较低,或很低,杨树的需求与人的供给之间的差距大,就是我国杨树林分中、低产林居多的原因。供给不足的原因可分为二,一是林分密度过大,二是粗放经营。解决的办法是:合理确定密度,适当放宽株行距,纠正株行距偏小的倾向,实行集约经营。改造现有中低产林的主要办法是用集约经营代替粗放经营,加强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尤其是在农林间作停止后,对林木的抚育不可中断,每年要除草2 - 1次,每年应灌溉2-3 次,隔一年每株追施尿素0.5公斤和复合肥0.5 斤。此外,对于密度中等的(3×4米。3×5米3×6米)4 -5 年生现有林分,可以选择 “间伐+抚育”的经营方式,先收获小径材,最后收获大径材。(详见第9 问答) 很密和密的杨树林分的优点是轮伐期短,4 – 6年就能采伐小径材,培育大径材需要长一倍的时间,10 -12 年。但是小径材价格较低,由于过密,林木竞争较激烈,较早出现生长衰退。作者认为有些地区很密和密的杨树林分所占的比例过大,应该适当增加培育大径材和中径材的林分面积,大、中、小径材的比例各占 1/3左右的方案,可供参考。 要实现杨树高产和高效,必须实行杨树经营方式的转型和变革:由粗放经营型转变为集约经营型;调整产品结构,由主要生产低产值的小径材,改为主要生产高产值的大、中径材;放宽株行距,降低林分密度,延长农林间作年限,解放杨树的生产力;由小农分散经营改为规模经营; 加强杨木加工业与杨树栽培业的联系, 实现杨树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