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
白杨透翅蛾
时间:2010-10-25 来源:老科协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分布与寄主华北、东北、西北以及华东等省、自治区。幼虫危害杨、柳树苗木和幼树,受害后形成虫瘿,易遭风折。

形态特征

成虫(左图) 体长11~20毫米。头半球形,头与胸之间有橙黄色鳞片围绕,头顶有一黄褐色毛束。胸部背面被青黑色、有光泽的鳞片覆盖。前翅窄长,褐黑色,中室与后缘略透明,后翅全部透明。腹部青黑色,有5条橙黄色环带。雌蛾腹部末端有黄褐色鳞毛一束,两边各镶有一簇橙黄色鳞毛。

卵 椭圆形,黑色,卵壳上有不规则多角形刻纹。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33毫米。初孵幼虫淡红色,老龄时黄白色。胸足3对,腹足5对。臀节背面有两个深褐色刺,略钩起。

蛹 纺锤形,褐色,腹部第2至7节背面各有横列的刺两排,第9和10节刺1排,腹末端有臀棘。虫瘿圆形。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少数1年2代,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恢复取食,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中旬见到卵,少量幼虫,8月中旬化蛹并羽化为成虫,至10月底仍有成虫出现。成虫羽化时2/3的蛹体伸出羽化孔外,然后脱皮羽化出成虫,蛹皮(右图)留在孔口。成虫白天活动,夜晚静伏在枝叶上。卵多产在幼树及大树侧枝的叶柄基部、旧虫孔内、机械损伤处及树皮裂缝中,卵期约10天。幼虫孵出后有的直接侵入树干内,有的则爬至别处再侵入。如果在嫩枝上为害,可使嫩芽枯萎脱落;如果为害侧枝或主干,可形成虫瘿(下图)。幼虫侵入后排出粪屑,当枝干枯萎或折断时幼虫可转移为害,排出的粪屑与丝粘结留在排粪孔口。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吐少量丝做薄茧越冬。老熟幼虫在虫道端部吐丝粘结木屑做蛹室,在其内化蛹。

防治方法

1)严格进行检疫。苗圃内要及时剪除虫瘿,苗木调运时要清除有虫苗,禁止有虫苗运入非疫区。

2)成虫期,用性诱剂诱杀雄虫。

3)用50%杀螟松乳剂或50%磷胺乳剂20~60倍液,涂抹排粪孔;用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注射虫孔,或蘸药棉堵孔,杀死幼虫。

4)保护利用啄木鸟,啄木鸟对白杨透翅蛾幼虫的取食率达14.6%~61.5%。要加强保护,发挥益鸟对害虫的控制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