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属森林生态学领域。主要内容:1.制订了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按照代表性、全面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原则,规定了森林生态服务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共8项功能和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物质、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滞尘和物种保育共14个评估指标,提出了每项评估指标相对应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计算公式和参数设置,明确了服务功能评估的三个数据来源:(1)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所属森林生态站依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开展的长期定位连续观测研究数据集;(2)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清查数据;(3)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资源数据。2.提出了服务功能评估的分布式测算方法,将全国按照省级行政区划分为31个一级测算单元,每个一级测算单元按照林分类型划分为49个二级测算单元,每个二级测算单元再依据林龄组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三级测算单元,再结合不同立地条件的对比观测,最终确定了7020个相对均质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测算单元;3.针对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尚缺乏逻辑推理方法的现状,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的不同等级,提出了相对应的单位面积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和林分面积,计算了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育价值。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法评估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的结果更接近理论认识,且结果之间可比性强。4.综合运用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过程机理模型等为工具,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NPP实测法和Shannon-Wiener指数法,利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所属52个森林生态站几十年来的大量实测数据和细化到分省型、林型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系统评估了2004~200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及不同林分类型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的总物质量、单位面积物质量、总价值量、单位面积价值量及分布格局。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已在河南省、辽宁省、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大连市、本溪市、黔东南州、重庆两江新区、江西广丰县和武宁县等被广泛应用。2009年11月17日,国务院首次公布了基于本研究结果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10.01万亿/年。评估结果为我国的外交谈判和国际履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科技日报和中国绿色时报对该项目的相关内容和成果进行了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效益极为显著。